作者:爱乐
2021-01-27·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09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慕谐
一
“恩格尔(Titus Engel,指挥)和斯黛尔(Lydia Steier,导演)所共同合作的这个《星期四》的制作,也许第一次将《光》这部作品从施托克豪森构建的‘空中鹁鸪国’拉回了人间。带着爱的尊重、幽默和超凡的想象。”《歌剧世界》(Opernwelt)杂志刊发的获奖词中如是写道(《星期四》是施托克豪森《光》系列歌剧的第四部;Wolkenkuckucksheim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鸟》中,后来叔本华和尼采等人也在他们的著作中使用,多指没有根基的乌托邦)。斯黛尔的这个制作荣膺了2018年该杂志评选的年度最佳歌剧新制作奖。
1978年,她出生在康涅狄格州,是“二战”中逃亡美国的维也纳人后裔。在欧柏林音乐学院(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完成了舞台导演和声乐学习后,斯黛尔2002年来到了柏林喜歌剧院(Komische Oper Berlin),作为导演助理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早在2009年,她就凭借在魏玛歌剧院指导的《丑角》和布索尼的《图兰朵》一举摘得了德国文化电台(Deutschlandradio Kultur)颁发的当年年度新发现奖。2015年,浮士德大奖授予了她在奥登堡歌剧院制作的亨德尔清唱剧《扫罗》。在德国获奖无数的这位准80后已经和古尔巴卡(Tatjana Gürbaca)一起成为了活跃在欧洲歌剧舞台上最为重要的女性导演。大面积的在舞台上使用白色布景和服饰形成了古尔巴卡独特的舞台语言。而通过双重叙事重构剧情——一般斯黛尔会使用童话小说故事和历史政治事件的叠加穿越——则塑造了她自己的艺术语言。
2018年,她第一次登上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舞台,执导莫扎特歌剧《魔笛》的新制作,斯黛尔是在音乐节上执导《魔笛》的第一位女性导演,她的名字和弗里茨•舒(Oscar Fritz Schuh)、施特雷勒(Giorgio Strehler)、波内勒(Jean-Pierre Ponnelle)、弗赖尔(Achim Freyer)与奥迪(Pierre Audi)等等这些歌剧导演史上的传奇共同写入了音乐节的花名册里。在她的首秀上,斯黛尔依然使用了最驾轻就熟的艺术语言,通过将美国漫画家麦凯(Winsor McCay)的漫画连载《睡梦中的小尼莫》(Little Nemo in Slumberland)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相结合重构了《魔笛》的剧情。在外层剧情中,导演代入了一个20世纪初生活在维也纳的殷实的大家庭,爷爷为家里的孩子们讲述《魔笛》的故事。而在内层剧情中,马戏团所代表的萨拉斯特罗的光明世界和夜后的“一战”军团勾勒出了上世纪初历史的拨云诡谲。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