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指挥吕嘉:当我们纪念贝多芬时,我们在纪念什么?

作者:李菁

2021-01-20·阅读时长9分钟

50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62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著名指挥、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国家大剧院供图)


永恒的贝多芬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虽然贝多芬在全世界被演绎过无数次,包括你本人也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指挥过他的作品,但是在新冠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下,这个纪念日似乎有了特别的意味。我想知道,你在这个时刻指挥演出贝多芬,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受吗?

吕嘉: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心境自然不一样。我最大的感受是,再看贝多芬的谱子时,会感到一种新的、特殊的能量。

当然从音乐本身来说,贝多芬是不变的。首先我们要尊重原谱,这是最关键的。尤其是贝多芬的作品,他的音乐语言是特殊的,给予别人的诠释空间很窄。贝多芬的谱子上标记的东西,如果进行修改,可能马上就不是贝多芬了。我们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尊重贝多芬的原作、原意。

其次,尊重他的精神,就是他想表达的东西。我们说尊重原谱,是忠实于谱面上所有的标记,这是从技术上来讲的;尊重他的精神是指抽象层面上他想表达的那一层意思。比如说他想表达的一段舞蹈是农民舞,你不能把它变成宫廷舞;他想表达一段合唱,是群众合唱,你能不能变成教堂合唱?这也要想清楚。

但也不是说我们指挥就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空间了。作为指挥,可以在遵从原作、原意的基础上,把它做得更好,甚至有可能让贝多芬想象不到——想象不到他的作品会表达得那么好。虽然说晚期贝多芬因为失聪已听不到自己的作品,但是我们指挥能从中感受到他的能量。

三联生活周刊:是希望通过你的演绎给他的作品注入一种新的精神上的元素?

吕嘉:精神上的元素我们注入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贝多芬精神的伟大之处发挥得更大。这个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还是非常具象的。冲击人的是声音感受、感官感受:声音好听不好听,对观众的刺激效果是不一样的。声音越好听,它能激起的共鸣反应就更多。观众可能不了解声音漂亮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只是从直觉上感觉“好听”,但不管怎么样,声音一漂亮,你的感受就会更多,想象力就会更丰富。把这种漂亮的声音,以及贝多芬的精神、力量、节奏、旋律等各种因素都加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一种感受。

文章作者

李菁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1216人

文字工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图像社交时代

被表情包和网红风占领的世界

102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