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2-30·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04个字,产生7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唐)
瓶器多为圆形,而此瓶通体呈八棱形,瓶颈修长,鼓腹溜肩,颈肩相接处凸起三道弦纹,足内刻有一“七”字。这件出自唐代越窑的青瓷精品为进贡朝廷的净瓶,即洗手所用。除造型独具匠心,此瓶灰白胎体施有一层极薄的清亮釉面,细腻致密,光色如冰似玉,又仿佛青翠纯净的湖水,自有沁人心脾之风。
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14件越窑青瓷,帐碑记载这批瓷器中有“瓷秘色碗七口”。而故宫所藏八棱瓶,与这批青瓷中的一件从造型到釉色近乎相同,故也被断定为“秘色瓷”。另据宋代的解释,因五代时吴越国钱氏政权规定,越窑烧造贡瓷的配方须保密,俗民不得使用,“秘色”之名才流传开来。唐代诗人陆龟蒙曾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象地描写了越窑青瓷诞生之时的盛景,为后人留下无尽遐想。
2.定窑白釉孩儿枕 (北宋)
男童俯卧榻上,头上梳两绺小儿发,向左侧着的脸庞饱满清秀;身着印花长袍,外罩坎肩,头斜枕在交叉的手臂上,右手持一绣球,两足相叠俏皮地翘起,而其脊背恰好形成一个枕面。我国古人相信瓷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唐代以后,瓷枕成为流行的夏日寝具,这只兼具欣赏与实用价值的孩儿枕展现了这类瓷具在宋代所达到的空前艺术表现力。
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县,始于唐代后期,由于出品瓷质精良,各地民窑均有模仿之作。作为定窑白瓷的典型佳作,孩儿枕的通体白釉极为柔和,光泽温润,色白而闪微黄。而此枕整体的流畅线条,底座床榻四面开光所印的螭龙和如意云头等纹饰,彰显了匠人的高超技巧。宋代景德镇窑虽也曾以孩儿形象制枕,但传世品极少,所以定窑此枕更显珍贵。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