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斗彩三秋杯 (明成化)光素莹润的青釉泛出淡灰,外壁的两组纹饰捕捉了秋日的乡野小景——几只彩蝶在花草山石间蹁跹,杯外底的双行款“大明成化年制”说明,这对胎薄如蝉翼玲珑酒杯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朱见深命景德镇匠人所制。上世纪40年代,古玩店老板孙瀛洲在一间当铺初见两只小杯,一眼断其为宫中流出的珍品,不惜重金买下。新中国成立后,孙瀛洲将私藏悉数捐给故宫博物院,全世界仅存一对的斗彩三秋杯由此成为国之重宝。斗彩之“斗”,实为明代景德镇工匠创新的工艺,始于宣德年间,成就于成化时期。匠人先用青花钴料在素坯上勾画轮廓,以1200至1300摄氏度高温罩釉烧制后,再根据纹饰填入3至5种彩料,二次入窑低温烧制,使淡雅的釉下青花和浓郁的釉上彩形成斗妍之美。三秋杯上的蝶翅便以釉上彩所绘,其中一种独特的姹紫色,据称是烧造时出现色疵偶然所得,因此后世匠人难以复制,可谓明成化斗彩的绝唱。
04-13 19:44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