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2-30·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90个字,产生6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平复帖》(西晋陆机,261~303年)
此帖草隶书9行86字。根据最为经典的启功先生的释读,内容涉及陆机三位好友,大意是:贺循(字彦先)久病难愈,病情稳定已经值得庆祝,即使病重,还好有儿子继承陪伴,而彦先还在壮年,应该可以无大碍;吴子杨,初次来家中做客时未能深交,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气宇轩昂之美;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
此帖在唐代就被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西晋陆机的真迹。明清时代经韩世能、韩逢禧父子与安仪周、梁清标、王永、溥儒等人收藏,清末民初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1956年,张氏夫妇将《平复帖》捐献国家。
此帖的作者是否为陆机,当代学者莫衷一是,但各派观点都同意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墨书真迹。它以秃笔(笔尖脱毛的秃头之笔)贼毫(笔锋开叉)写于麻纸之上,米芾曾用“火箸画灰”形容其苍劲枯涩之美。
2.《伯远帖》(东晋王珣,350~401年)
王是“书圣”王羲之的族侄,他的《伯远帖》不仅是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之一,更是东晋王氏一门唯一存世的墨迹真本。此帖所体现的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是“二王”系统的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所无法传达的。
王氏一门的书法贡献,主要在于一变汉魏古朴的书风,开阔了流变妍美的新境界。《伯远帖》正沿袭了王氏“新体”书法的特色。此帖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又自具面目,其劲健遒逸、风神俊朗,独具特色。
《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王献之《中秋帖》临本并誉为“三希”(三件希世珍宝),共同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134家书法真迹,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