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伯远帖》(东晋王珣,350~401年)王是“书圣”王羲之的族侄,他的《伯远帖》不仅是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之一,更是东晋王氏一门唯一存世的墨迹真本。此帖所体现的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是“二王”系统的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所无法传达的。王氏一门的书法贡献,主要在于一变汉魏古朴的书风,开阔了流变妍美的新境界。《伯远帖》正沿袭了王氏“新体”书法的特色。此帖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又自具面目,其劲健遒逸、风神俊朗,独具特色。《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王献之《中秋帖》临本并誉为“三希”(三件希世珍宝),共同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134家书法真迹,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
04-13 19:36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