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麦
2020-12-24·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62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福州早餐全家福:虾酥、马蛋、海蛎饼、肉丸、三角糕、马蹄糕
我这个人很少吃早餐。
上一次早起吃早餐,大概是三年还是五年前,也可能更久,因为单位不用坐班,所以就不用早起,每天起床的时候,天已大亮,有时候已经过了午饭点儿,这是我们这种善于熬夜的人养成的不良习惯。
不用早起,大概有很多好处,俗话说,早起毁一天,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凡事总有两面,不早起,就吃不到早餐,就闻不到夹杂在晨雾中的那一缕仙气,那是一个城市中最新鲜的烟火气。
北京人的早餐很是单调,何勇《钟鼓楼》歌词有一句,“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大体概括了北京人对于早餐的态度——凑合。油条、豆浆就像是上面安排下来的红头文件,无论早餐摊卖出什么花样儿,总逃不过这两款。
东交民巷小学门口有家以苏帮菜闻名的松鹤楼,我上小学那会儿,这酒楼还做便民早点,穿着脏兮兮白大褂的师傅端着滴着油花的新鲜油条进进出出,偶尔冲着不排队的人嚷几嗓子,好像也不是为了让人群排队。我爸从来不点别的,我也只能跟着吃这两样儿,他在医院上班,我老有一种“遵医嘱,每早服用”的感觉。
毕业后,我上过一阵儿班,每天早上拎着个煎饼果子走进大厦电梯,小贩摊的煎饼油乎乎的,散发着熟葱的气味儿,整个大厦的办公室环境,就这样被我给毁了。关于煎饼,我还有个不太好的回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不知道从哪儿看到个假鸡蛋流入市场的新闻,所以每次我去买煎饼必须自带鸡蛋,这搞得我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
糖油饼、豆腐脑,像是油条、豆浆的升级版,吃起来过瘾,但更油腻;猪肉大葱和素馅包子,像是来凑数的;烧饼夹肉和鸡蛋灌饼硬生生地提供热量,但都不算好吃……2000年以后,北京的早点摊都统一了面貌,早起时觉得吃的不再是早餐,而是大数据,很让人撮火。大概就是因为北京早餐的无趣,我早早地丧失了早起的能力。
这个月初,我参加了《早餐中国》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福州,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陈晓卿。我刚来三联的时候,我采访的第一个人就是他,那时他刚刚拍摄了纪录片《森林之歌》,据说他知道我是因为我去年写的《拍黄瓜简史》。我对他说过的一段话印象深刻,他说如果当年建造通天塔,上帝不是用语言而是用食物把我们区隔开,通天塔可能就建成了。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30个推荐 粉丝2335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