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20-12-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73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SpaceX的SN8火箭着陆试验落地时爆炸了,互联网上掀起了又一波膜拜马斯克的热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全部跑步冲入社区团购,抢起了小贩的饭碗,引来群嘲。在仰望星空和柴米油盐间,难道就必须二选一?要知道,亚马逊就是一边零售一边造火箭的。
在航天领域,可回收火箭方面我们的确落后了,但这似乎和企业家的星辰大海并没什么关系。直到2014年底,国家才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这里的“鼓励”其实是开放,此前航天领域的设备、发射技术都是国家队的事儿,民营资本是无法染指的。那时候中国的火箭发射曾经因“物美价廉”获得了国际市场相当可观的份额,可印度火箭崛起后,就把廉价市场这一块儿抢走了。也因如此民营火箭才获得了准生证,但短短几年时间很难完成技术和工艺制造的积累,更不用说形成完整的配套和产业链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支持创新,甚至那些披着创新外衣的互联网企业也都是到海外上市。可技术创新恰恰是投入产出周期最长、不确定性最大的,以至于怀揣技术的理工科学生创业,大多走的是商业化路径,先争夺流量抢市场,再用大资本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按照这一思路,百亿补贴烧钱大战层出不穷,甚至企业在宣传口径上都把补贴醒目地标识出来。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299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