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伯远帖:“江左风华”

作者:周翔

2018-02-06·阅读时长12分钟

145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77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东晋  王珣行书《伯远帖》

真伪之辨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伯远帖》展览位置正对着武英殿“石渠宝笈展”入口,短短五行四十七字,写在一张泛黄且有残损的纸上,然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幅极长的卷轴,卷首有乾隆所书的“江左风华”四个大字,前隔水有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又有讲述“三希”名称来源的题签:“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后隔水上则有明人董其昌、王肯堂的题跋,乾隆绘制的竹木文石图,以及清代董邦达遵照乾隆之命绘制的山水图卷,并大臣沈德潜所书“三希堂歌”。在原作的四周,有七枚乾隆骑缝印和一枚近代郭葆昌骑缝印。纸面上的三个古半印,已经漫漶不可辨识。

这些远超过原作篇幅的、纷繁的后人印迹,恰是后世对之顶礼膜拜、视若珍宝的证明。题跋、印章不仅记录了《伯远帖》传递历史中的部分轨迹,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对之进行考证、判断的依据。这幅曾收入宋代《宣和书谱》的书法作品,知名度不如大名鼎鼎的《兰亭序》,在乾隆所藏的“三希”之中,也一度不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然而经由今人考证,其余二帖已经被确认为后人摹临,并非真迹,《伯远帖》却系王珣原书,成为如今存留于世的东晋唯一有名款的书法作品,从而成就了它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另一件被认为是真迹的《平复帖》,人们虽然推测作者是陆机,但并无确凿证据。

文章作者

周翔

发表文章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9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国宝观止

重新发现故宫的文化价值

31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