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乐乐呵呵北京话

作者:黑麦

2020-12-17·阅读时长8分钟

41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26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小邸(中)、应宁(左)、王磊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间(蔡小川 摄)


小邸开车拐上长安街,下午1点半,西单路口堵得跟春运似的,小邸嘟囔,“起一大早儿,赶一晚集”。说着看了看时间,“这也忒晚了点儿了”。约的1点半,车开进广播电台停车场的时候已经快两点了,小邸一路小跑儿,逢同事打招呼面带微笑,冲进录音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踏实了。

小邸一脸堆笑地赔不是,“应老、王老,这北京的交通状况,您二位也不是不知道……”说是赔不是,细听起来更像是打岔、逗咳嗽。“老”是这间录音室里特定的尊称,有点儿老同志的意思,三个人说起话来“为老不尊”。应宁和王磊都是团里的相声演员,年纪不大,喜欢调侃,拿做派开玩笑。“邸老下次注意,早点出来”,一句话,这迟到的事儿就算过去了。

应宁和王磊依里歪斜地坐着,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从天气到衣服,从邻居街坊说到外国新闻,所有的话题聊着聊着就没了正形儿,成了段子。“再不来,刚背的词儿我可就忘了。”大磊突然打断。“唷,这才多会儿啊,您就想不起来了,我看啊,得补补脑子了。”小邸说。贫了有半个小时,嗓子也聊开了,再不录就哑了,这三位才拿起稿子开始干正事儿。

上高中的时候,小邸是个内向的女孩,很少和人开玩笑,有点腼腆。她喜欢看电视剧,里面有些台词让她记忆犹新,比如《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哭诉,“这些姐姐们太乖滑了,一个也捞不着啊”;比如《红楼梦》里的鸳鸯说“这个娼妇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她觉得这些形容很生动。不过终究是女孩子,《樱桃小丸子》《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这些动画片是让她印象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但是在生活中,似乎还有些声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欢乐神经,比如电视里播的《我爱我家》《曲苑杂坛》,电台里放的《空中书场》以及反复播放的相声段子,她至今还能想起来和父亲老邸同志一起听侯宝林哈哈大笑的时光。

“有句台词特别典型。三轮儿!哪儿去啊?东四。五毛。三毛。四毛吧,多了不要。拉吧。得。一句废话没有,多干脆。我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意识到北京话是一种方言,因为和普通话没什么差别,谁都听得懂,而且我家里说话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北京腔。”小邸说。

后来在父亲的职业影响下,她考上了传媒大学,学起了编导。上大学的时候,找了个北京的男朋友,这孩子特贫,带着小邸也跟开了泄洪闸似的。她的性格逐渐打开,也喜欢上了聚会聊天,并且也跟着滔滔不绝地说起来,突然在表达之中找到了一种快乐。毕业没多久,她就来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起了《快乐门》《快乐高尔夫》《876时尚秀》《有我陪着你》等节目,似乎也是从那时候起,小邸在语言类的播报中找到了快乐的表达方式。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25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你还会说方言吗

六城踏访:消逝与挽留

148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