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戴着“镣铐”跳舞

作者:张从志

2020-12-10·阅读时长14分钟

374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38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7年10月,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一位居民正在为眼前的账单发愁。如果再还不上款,银行就将收回她住了5年的房子


掉队的“先驱”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相继出现了第一家网络券商E-trade(1992年)、第一家网络保险INSWEB(1995年)和第一家网络银行SFNB(1995年)。紧接着,第三方支付工具PayPal(1998年)诞生,而这些年滥觞于中国互联网的P2P、众筹,也都能在美国找到对应的原型——第一家P2P借贷平台Prosper(2005年)、第一个众筹融资平台Kickstarter(2009年)。

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在中文的语境里,要想找到一个精确的定义实在不容易,不过,人们通常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比如第三方支付及其货币市场基金、P2P、众筹;另一类是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比如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券商。一般来说,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指的是前者。

互联网金融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当时的互联网浪潮,后来也被称为“互联网泡沫”。这个时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前缀投资”的现象,很多公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e-”的前缀或是“.com”的后缀,股价和估值马上就能翻番,创业项目几乎只要跟信息科技搭上边就能很快拿到投资。所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大批网络公司,其中也包括了第一代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21世纪的头一年,这个泡沫就破灭了,大批公司倒闭,投资人的钱血本无归。尽管如此,和8年后的那场金融风暴相比,这次的危机还算不上多严重。

在这次的危机中,互联网金融类的公司都是不太起眼的存在。在线支付的鼻祖PayPal在1998年成立了前身Confinity公司,第二年才正式上线了PayPal支付,它改变了传统的邮寄支票或者汇款的方法,用户可以在线上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完成资金的转移,当时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受限于当时的互联网技术水平,知道的人还不太多。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对这家小公司没造成太大影响,如果说有的话,也是正面的。因为他们在1999年推出的第一支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PayPal基金”,正是受到了互联网热潮的影响,货币市场基金的整体收益水平不断攀升,2000年,PayPal基金创下了5.56%的净回报率,是PayPal基金历史上的最高值。再加上良好的用户体验,PayPal基金很快就获得了第一批用户,这反过来推动了PayPal支付早期的发展。

到2007年,PayPal基金的规模达到9.96亿美元,达到其发展历史上的最高峰。随后,金融危机到来,PayPal基金遭受严重打击。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在几乎“零利率”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与市场利率直接挂钩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回报所剩无几。2009年,PayPal基金的净回报率仅为0.23%,资金规模降至5.145亿美元。后来,尽管PayPal努力压缩基金管理费用,但收益率仍在极低的水平,投资者渐渐丧失了兴趣。2011年,PayPal基金正式清盘,宣布关闭。

PayPal的用户只要激活基金账户,就成了该基金的投资者,其PayPal账户上的余额就会产生基金收益。这和2013年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大同小异,而且他们的实质也都是货币市场基金,因此很多人也把它称之为美国版的“余额宝”。不过,晚它14年出生的余额宝经历了一段截然不同的风光。2013年年初推出时,余额宝被视为互联网的又一大创新,媒体争相报道,到当年年底,就获得了4300多万用户,资金规模达到1853亿元人民币。短短几年,余额宝就成了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拥有6亿用户,管理着上万亿元规模的资金。

文章作者

张从志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31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没积蓄的消费狂欢

节俭一代退场

157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