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聃
2020-12-0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9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日潮“主厨裤”
如果你是一位“日潮”爱好者,那一定对“蝴蝶裤”“面包裤”“坐禅裤”等名词如数家珍。在“玩家”眼里,这些近年来成为搜索关键词的日式裤型,每一种都有其对应的材质、剪裁和最重要的品牌区分,而在普通消费者看来,它们终归不过是一条大大小小的宽松剪裁“阔腿裤”。让这些阔腿裤一代代更新并且被追随的原因是其背后的“城市男孩”(City Boys)风格。
“City Boys”来自日本潮流杂志《POPEYE》创刊号的副标题:“Magazine for the City Boys”。上世纪70年代创刊时,《POPEYE》所指的City Boys是美国西海岸的年轻男孩们,那种“冬天喜欢滑雪、夏天喜欢网球、热爱运动与生活,同时受女性欢迎的年轻男性”。杂志本身也是为了介绍西海岸男孩的生活方式和穿着搭配而诞生的,其内容除了造型部分,还有社交礼仪的渗透。比如说很多男士容易忽略的腿毛问题,为免在重要的场合失礼,男士应该选择长度约50cm的棉袜来搭配西裤。除非你是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否则就乖乖选择深色系而非白色的长袜才不至引来令人尴尬的侧目。它的搭配建议甚至细致到袜子的厚度和质感,以至于有人为了求“厚”穿了两层优衣库的袜子。《挪威的森林》男主角渡边的设定算是一种City Boys:生活环境整洁有序,研读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只吃三明治,以及听一整面墙的黑胶唱片。
20年代的牛津裤
大卫·鲍伊风格的男士造型
随着时代的变化,“City Boys”的定义也是变化的。《POPEYE》初任主编木滑良久认为,与其构筑理论,不如顺应时代,理论会过时,追逐时代则不会。凭借独特的时尚触觉,《POPEYE》在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泡沫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时尚品位,明媚的“美国西海岸”风格凝聚为后来City Boys精神内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砥砺前行也不能丢弃的松弛感。
2000年后,“City Boys”变成了“不论外表、年龄、地域,重在具有绅士礼貌又有上进心的男生。既对流行敏感,追求好品位,同时又轻盈地保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人们开始在杂志中发现各式各样的城市男孩:纽约的年轻室内设计师、原宿的30岁说唱歌手、伦敦的金融系大学生、年过半百的爱尔兰酒窖主人。与此同时,其造型品位也从经典逐步转向多元化、更便于城市生活的着装,不完全趋向年轻化,但能满足年轻人的口味。
所以“City Boys”不是一种特定的穿衣风格,而是一种审美标准。无论是街头、军风,还是复古,不同元素的单品都可以用来搭配出“City Boys”的感觉。近年来,他们的符号被浓缩为长筒棉袜配凉鞋、户外渔夫帽,再加上超大轮廓的T恤等,难怪有人粗暴地理解为只要设计极简、大地色系、层次堆叠就搞定了。
新晋潮流单品“主厨裤”也属于这类产物。顾名思义,它是厨师们的工作装,宽松的剪裁是为了活动自如,条纹、格子等花色则是考虑到厨房容易弄脏衣服的环境。相比于“坐禅裤”那种oversized中的oversized,“主厨裤”算是一条具有宽松板型、弹力松紧腰以及大口袋等设计的基础款单品,除了日潮品牌,Marni、Sacai等时装品牌都有涉猎。
日式裤型多年来一直有自己的坚持,不管欧美潮流如何变化,它们都自成一格,以别于常规板型的设计,来折射甚至引领流行。在2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男装都以紧身轮廓为主。在艾迪·斯理曼时期的迪奥男装,以及后来的圣罗兰的影响下,男士衣橱里的衣服都缩水了,全是紧身衬衫、修身剪裁和贴身设计。宽松的日式裤型和近几年潮流轮回的钟摆一样,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精英过头了之后的民主时尚的回应,坎耶·韦斯特的巨型T恤和连帽衫是其中一部分,改头换面的巴黎世家和宽大的路易威登西装也是其中一部分。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