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20-12-03·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5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1月29日,伊朗为遭到暗杀的高级核物理学家法克里扎德举行葬礼
11月27日,伊朗顶尖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遭到暗杀后,身边的一位朋友问我:如果伊朗对他们认定的“凶手”以色列实施报复,引发一场让美国卷入的局部战争,会不会减轻一些美国对我们的军事压力呢?对此我半开玩笑地说,可以看看我在今年第46期《三联生活周刊》上题为《她是最早“死盯”中国的美国防高官》专栏文章,看看文中提到可能成为拜登政府防长的弗卢努瓦(Michèle Flournoy),今年1月15日在众院听证时是怎么说的。
其实我之所以给出这个回答,不仅因为我在之前的专栏文章里转述过弗卢努瓦今年1月15日在众院的证词片段,即她强调了不要“卷入中东一场本可避免的冲突”,而忽视与中国竞争这个“最重要的长期挑战”,而且她在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前接受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采访时,似乎已经把问题说清楚了。据2018年3月9日《耶路撒冷邮报》记者鲍勃(Jeremy Bob)报道,弗卢努瓦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两点:一是特朗普政府若退出“伊核协议”可能会加速伊朗发展核武器;二是特朗普政府坐视伊朗进入叙利亚是个错误的。若两年多后再看弗卢努瓦谈到的这两点,并假设刺杀伊朗核科学家是以色列政府意在向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传递信息,那可不可以对明年1月20日后拜登政府的伊朗政策做一点猜测呢?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