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11-27·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297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周绚隆
《钱锺书选唐诗》即将出版,这一书名是出版社根据书稿的内容另取的,杨绛先生在稿子的封面上,原来题写的名称是 “《全唐诗》录杨绛日课 ”,钱锺书先生又补题了 “父选母抄,圆圆留念 ”八个字,基本道明了它的性质。后来由于钱瑗不幸早逝,杨先生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稿子的封面上有杨绛的赠语:“此八册抄本,赠吴学昭留念。绛二○○九年二月十七日。”按,原稿实为九册)。吴在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钱、杨二位先生在世时,从未对外提起过这部稿子,学界几乎无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它的产生,其实牵涉着一桩旧案。杨绛在《我们仨》中说:
翻译毛选委员会的工作于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锺书回所工作。郑振铎先生是文研所的正所长,兼古典文学组组长。郑先生知道外文组已经人满,锺书挤不进了。他对我说:“默存回来,借调我们古典组,选注宋诗。”锺书很委屈。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不是科班出身。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外国文学,教的是外国文学。他由清华大学调入文研所,也属外文组。放弃外国文学研究而选注宋诗,他并不愿意。不过他了解郑先生的用意,也赞许他的明智。
虽然钱锺书当时心存委屈,但《宋诗选注》的问世,既证明了郑振铎的知人之明,也证明 “不是科班出身 ”的钱锺书于古典文学造诣很深。杨绛接着又说:
锺书在毛选翻译委员会的工作,虽然一九五四年底告一段落,工作并未结束。一九五八年初到一九六三年,他是英译毛选定稿组成员,一同定稿的是艾德勒。一九六四年起,他是英译毛主席诗词的小组成员。“文化大革命 ”打断了工作,一九七四年继续工作,直到毛主席诗词翻译完毕才全部结束。这么多年的翻译工作,都是在中央领导下的集体工作。集体很小,定稿组只二三人,翻译诗词组只五人。锺书同时兼任所内的研究工作,例如参加古典组的《唐诗选注》。
这两段文字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宋诗和唐诗选注工作,都是在当时的所领导统一部署下开展的。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