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陈子福:用夏布做折扇

作者:艾江涛

2018-02-06·阅读时长11分钟

68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74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荣昌折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夏布折扇发明人陈子福 )

70岁的陈子福走路很快,害怕我们找不到地方,撂下电话,他在烈日下跑了个来回,一路把我们带到他的工作室——荣昌松竹轩扇庄。这套位于中学职工楼上两室一厅的房子,是他曾经的家,去年搬入新居后,他终于拥有了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室。走进房间,客厅两侧的陈列架以及中间隔断的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扇子,两间卧室用以堆积材料和制作折扇,甚至阳台上,也堆满了用来做扇骨的竹片,这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在表明主人与扇子的密切关系。

去年,像重庆下属的好几个县一样,荣昌改县为区,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很容易让人忘记市区到县上100多公里的距离。陶瓷、夏布、折扇向称“荣昌三宝”,早在道光十二年(1832),荣昌制作折扇批子(一道工序)的工种已成立行会“颖风会”,流风所及,当地折扇制作至今绵延不绝。荣昌折扇历来是分工明确的家庭手工业,每户人家一般做两三个工段,做完后再交由下一工段的匠人完成,一把折扇的制作计有16个工段145道工序,需要各家各户以流水线的方式合作完成。

父母以制扇为生,主要负责最后的打磨与捆扎,记忆里,陈子福从小便在扇渣与竹屑中长大。1961年7月,小学毕业后,没条件继续读书的陈子福,成为荣昌折扇合作社的一名学徒工。当时的学徒期为3年,陈子福用两年时间,学成做白扇面的技艺,随后他又学习了梳练环节(将扇面做光滑),几年下来,已经熟悉制扇的主要工段。然而,命运的转折随即到来。1966年,陈子福被送往手工业干部学校学了5个月财务,随后被分配到荣昌星火农业机械厂,从库管员一直干到工会主席。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英国脱欧

全球化由此逆转

211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