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8-02-06·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51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由牛津大学男生组成的“布灵顿俱乐部” )
英国人谈到“精英主义”(Elitism),通常会把它与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s)与牛津剑桥(Oxbridge)联系在一起。一个典型的英国精英,应该是出身于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从小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大学只能是毕业于牛津或是剑桥其中的一所,随后在伦敦做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样的形象在社会阶层固化严重的英国当然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感,在媒体中出现“精英主义”这样的词语,通常都是与贫富分化、教育和财富不平等等负面社会议题联系在一起。2014年在一份由英国政府主导发布的社会研究报告中也指出,英国是一个“精英主义”深重的国家。
刚刚宣布辞职的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对此曾评价说:“你只要看一下议会中的高层人员、大法官、军队、媒体从业者的背景,(就看得出背景)并不具有多样性,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它所需要的流动性。”这位英国政治精英在直言不讳的同时,并没有提到他自己正是英国精英阶层的代表,他的经历也正是英国上层阶级的典型经历。从英国最著名的私立男校伊顿公学毕业,然后进入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也就是牛津鼎鼎大名的PPE专业)学习,为自己日后在保守党和英国政坛的发展铺路。也是在牛津大学上学时,卡梅伦加入了大名鼎鼎乃至臭名昭著的“布灵顿俱乐部”(Bullingdon Club),这家俱乐部是由家境最为优越、非富即贵的牛津学生组成。而进入政坛之后,卡梅伦也曾对人坦言,自己是“含着两把银勺子出生的”(意为自己的出身极为优越)。这样的精英面孔,自然难以获得普通大众的善意。根据统计,英国22%的音乐人和13%入选了国家级足球队的球员接受的都是私人教育。
“精英主义”在英国正成为一个愈发敏感的词语,英国媒体对于精英主义通常持批判态度,这无疑是一种最为稳妥和政治正确的态度。英国的社会评论家们认为如果社会中的顶级工作实际上只对国内很狭窄的一部分“精英”开放,对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绝非好事。但英国人对于精英主义的态度远非一味反感这样如此简单,精英主义精神也绝非只在传统意义上的英国的“精英分子”之间存在。可以说,长久以来精英主义精神已经成为英国国民精神的一部分,精英主义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弥漫在整个国家、可以取悦社会上所有阶层的情绪,使整个国家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精英主义气质。原因之一就在于英国的精英教育和精英主义精神源远流长,精英主义甚至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出口产品之一”。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3967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