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8-02-06·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2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阿根廷作家R.皮格利亚与他的著作《艾达之路》 )
大概3岁的时候,一天,皮格利亚爬上家里高高的书架,拿了一本蓝色的书,跑到家门口,坐在门槛上,把书摊开放在了膝盖上。一位正从他身边路过的先生停下脚步说:“小朋友,你的书拿反了。”长大后,皮格利亚回想起自己这段与书籍相关的最早记忆,觉得那个路人很有可能就是博尔赫斯。
这种假想并不是凭空而来。首先,皮格利亚的家乡阿德罗格(Adrogue)属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作为距离首都20公里左右的小城,是当地的避暑胜地,很多人坐火车来这里度假。皮格利亚的家正好在从火车站到宾馆的必经之路上。博尔赫斯从小就经常和家人一起来这座小城度假,他与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记忆,这使他在很多作品中都提到了它。而皮格利亚3岁时,正是博尔赫斯频繁前往那里的1943年。1944年,博尔赫斯的母亲还在那里买了所房子,现在已经成了一座博尔赫斯纪念馆。不管怎样,皮格利亚的自传就开始于他坐在门槛上,摊开书的那一刻。博尔赫斯是他关于书籍的最初记忆。
此后,皮格利亚从文学爱好者变成作家,依然和博尔赫斯相关。1960年,皮格利亚进入大学攻读历史专业,他所在的文学社团想邀请一些知名作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他鼓起勇气给博尔赫斯打了电话,没想到对方很痛快就答应了,并约他在国家图书馆见面。博尔赫斯和任何人交谈时总是把对方当作比自己聪明的读者,所以很容易建立亲近感,20岁的皮格利亚本来就年轻气盛,因此说话时毫无忌讳。他对博尔赫斯说,其短篇小说《刀疤》的结尾对读者而言毫无悬念,因而有些多余。博尔赫斯听后对他说:“原来你也写短篇小说。”不管这句话你认为该如何解读,是否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当时的皮格利亚将它当作了一种莫大的鼓励。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12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