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从志
2020-11-04·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256个字,产生2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无人生产车间
开放的尝试
上午9点40分,离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有20分钟,我和摄影师提前到了富士康龙华科技园(以下简称“龙华园区”)的南大门。昨天早上,我们已经在南二门换证中心录入了人脸数据,并顺利进入园区。按工作人员的指示,今天我们可以直接刷脸入园。但南大门的闸机把我们挡在了外面——人脸识别无效。任凭接待我们的内部员工怎么说,保安铁面无私,不予放行。我们只好乖乖绕到南二门来到换证中心,这里的队伍排得歪歪扭扭,从房间里一直扭到了外面的马路上。换证中心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她们坐在柜台后,不慌不忙。排队的人群向她们投去焦躁的目光,人群当中有新来的产线工人,有在园区里开小店的,有来办入职的外地高管,也包括我们这样的访客。
时针滑过10点,我们迟到了。人脸数据提交后,系统仍没反应,我们继续等待,到终于入园时,已是上午10点半。在门口,我们足足耗了50分钟——中国最难进的工厂,果然名不虚传。自从1996年6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深圳龙华园区在过去20多年里已经成为富士康的“朝圣地”,也有人把它称为富士康的“紫禁城”,神秘、封闭,自成一体。这里见证了富士康从一个电子代工厂成长为一个工厂遍布全球、集团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年进出口总额近4%的工业帝国。最高峰时,龙华园区有近40万员工,据说食堂一天要消耗掉2吨鱼、3吨猪肉、15吨蔬菜和15吨大米。园区内超市、餐厅、银行、网吧、体育场、游泳池、医院甚至消防队,一应俱全。这儿的人口体量和设施完备程度足以媲美一个中等县城,只不过,它仅仅占地2.3平方公里。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连接宿舍区与工厂的道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即使工人的数量如今已降到20万人左右,道路的拥挤程度依然远胜于园区外的城市道路。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31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