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现新波兰

作者:葛维樱

2018-02-05·阅读时长16分钟

53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35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华沙老城重建始于1945年。70年过去了,华沙人依然认可这座城市的重建,不是按照执政者的情感,而是经过了充分讨论的 )

玻璃塔以外,现代城市的另一种可能

沿着“保罗二世大道”略倾斜的路线,向上可以直达“古城”,向下可以通往“肖邦公园”。以1978年当选的第一位波兰人教皇命名,将复杂的历史因果串联起来。在欧洲的大城市里,华沙是一个执拗的特例。除了维也纳、伦敦、巴黎那样一直保有大量古建的重要城市,大量中东欧城市都是在近20年才开始拆除火柴盒式的建筑,尽力追求徒具其型的“古代化”的。华沙是在1945年战后立刻开始重建的。在如今欧洲大同小异的城堡、广场、喷泉、教堂的模式当中,70年前的华沙,就一面是对自己精确到毫米的“仿制”,一面是符合人生活居住的城市“发展”逻辑,二者并行本身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生活建构方式。

新世纪以来,华沙成了全欧洲最欢迎外来建筑师的地方。“华沙的土地曾经被国有化,在欧洲国家里算是一个特例。华沙不是一天、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一幢500米高的虚拟黑色“巨塔”竖立在华沙市中心,艺术家把“二战”结束后所有华沙市区残存的碎片,精确地一块块用电脑堆砌成一座巨塔,比现有的最高建筑科学文化宫还要高一倍多。即使是最负盛名的盛放肖邦心脏的圣十字大教堂,至今只用信徒的钱默默做零碎缓慢的修复,我看到的天使还不对称。

文章作者

葛维樱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02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魏则西事件追问

推广竞价、医院出租与生命尊严

19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