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菁
2018-02-05·阅读时长4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392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90年,一名母亲陪同因遭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辐射而患白血病的女儿在诊所接受治疗 )
目标: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从北京出发之前,几乎每一位知道我此行目的地的朋友,第一反应都是瞪大眼睛、用充满惊疑的口吻念出这个词,甚至还有人建议买一身防护服。1986年4月26日凌晨发生的那场爆炸,使得“切尔诺贝利”自此与“末日”“鬼城”“地狱”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更是真假难辨:“切尔诺贝利巨鼠”、1945年投到日本的两颗原子弹辐射量的100倍、900年才能衰退的辐射物……我得承认,在诸多善意的叮嘱下,我是以忐忑的心情开始切尔诺贝利之旅的。
动身去乌克兰之前,便在当地媒体朋友的帮助下,预定好了去切尔诺贝利的行程。早在2001年,乌克兰方面就开放了私人参观切尔诺贝利的行程,但因为某些地区至今仍存在大量辐射物,所以游人不能独自前往,而必须通过获得资质的旅游公司,否则将视为非法。也因为有些地方辐射仍很严重,所以网上有人建议穿一身旧衣服去切尔诺贝利,行程结束即抛弃掉,以免不小心将被辐射过的污染物带出来。思想斗争了好半天,最后还是在出发前一天晚上,在基辅一家类似于家乐福的超市,买了一件外套和一双鞋子,加起来刚刚过100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同行的摄影记者关海彤则显得非常淡定,表示不被任何“谣言”所动。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1209人
文字工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