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瑜伽、莫迪和印度的文化复兴

作者:张星云

2018-02-05·阅读时长6分钟

9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31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印度瑜伽大师若威·香卡的弟子斯瓦米基 )

此时我跪着的双腿有着强烈的疼痛感,在老师带领下短促呼吸,双手也开始感觉麻木。我嗓子很干,由于频繁地深呼吸,我的脉搏也开始加快,疼痛感占据了我的所有感受,脑子一片空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反应都会不一样,不需要去关注别人的反应,你只需要闭着眼,认真对待自己就好。呼吸法的目的就是体验本我。我们通过呼吸不停地把体内的毒素排出来,才能看到本我。”瑜伽老师阿密特·科兰纳(Amit Khorana)这样解释道。而1993年就进入这家净心所的瑜伽导师斯瓦米基(Swamiji)则解释得更加深入:“在你做完净化呼吸法之后,你会觉得你是完全清醒的,你的脑子是完全空白的,但你很专注、完全放松、思绪不乱,这种空白的状态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

这是我在“生活的艺术基金会”净修所的第三天,也是整套基础课程的最后一天。我们每天在瑜伽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瑜伽体位法、净化呼吸法和静坐冥想,这三个部分视为整个一套过程。初级课程持续三天,其间在净修所里不能喝咖啡或茶,不能抽烟喝酒,而每顿饭也只能吃净修所食堂里的素餐。素餐只提供最基本的能量和营养,在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中,水果和蔬菜是悦性食物,可以让人保持清醒,而肉类则是惰性食物,多吃只会加重自己的身体负担。而当夜幕降临,大家去静修中心集体唱歌,是为唱场。

在这所净心所里,瑜伽正在寻找它的现代化意义。1981年印度瑜伽大师诗丽·诗丽·若威·香卡(Sri Sri Ravi Shankar)创立了生活的艺术基金会,并在班加罗尔20公里外的郊区购置了一片土地,专门用来教授别人他自创的“净化呼吸法”。此后基金会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示人,先在欧洲风靡流行起来,随后印度国内的学员也越来越多。1996年更是获准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从创立之初至今的35年间,生活的艺术基金会总共在155个国家授过课。

没名字的菲菲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034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为青春歌唱

老狼与校园民谣一代

21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