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鸡娃”背后:“新中产一代”的欲望与挫折

作者:徐菁菁

2020-10-21·阅读时长24分钟

1240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454个字,产生30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9月23日,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校外,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在雨中艰难前行


漫长的战役

9月开学以后,杭州妈妈薛婧好几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女儿涵涵刚升入小学三年级。“老师反复跟我确认:你知道这是三年级了吗?因为老师家长普遍有个共识:如果你想在中国的高考体系里混下去,三年级是个坎儿。”薛婧解释说,“家长这个时候还‘佛系’,那就是放弃了国内体系的斗争路线,彻底放羊了。”

当年涵涵进入现在就读的小学,沾了薛婧工作单位的光。但沾光不意味着不选拔,幼升小招生的时候,校长把所有家长叫到一处,提个了问题:“你如何理解快乐教育?”放了6年“羊”的薛婧一激灵,赶紧答道:“纯粹的快乐教育是不存在的。”“我又不是笨蛋,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我必须得迎合主流,除非你不想让孩子上他们的学校。”

主流应该是什么样?薛婧观察:在北京、上海,“鸡娃”父母们动静大,调门儿高,江浙人讲究闷声发大财,不露富,“鸡娃”也低调。上课外班的这些事,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是不讲的。但种种事实显示,“抢跑”是全方位的,且是默认的规则。一年级寒假,一个小男生给大家做新年贺词,把3000余字的《少年中国说》“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上英语课,有孩子用英语讲了一遍“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全过程。那时候,涵涵的水平还仅限于“Hello”和“Hi”。三年级的第一堂数学课就是培优班选拔考试。涵涵回家问:“妈妈,那里面的题目为什么我一道都没见过呢?”还有一次,老师用难以置信的口吻向薛婧求证:“涵涵妈妈,你们真的没有上课外班吗?”薛婧这才意识到,自己是绝对的另类存在。

“佛系”育儿在三年级这个坎儿上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二年级,教育部门明令不许考试。三年级,试卷上有了明码实价的成绩。家长们掐指一算,小升初迫在眉睫。

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参加课外班。有家长这样向薛婧阐明问题的紧迫性:你一、二年级都没上过“学而思”,没有基础,三年级报名进去的难度就很大了;如果你三年级还不报“学而思”,你整个小学阶段就很难报到“学而思”了。薛婧的实践证实了这种说法,她万万没想到,原来报名课外班也需要“秒杀”,“秒杀”不中还要请客走关系。“而且钱也不是万能的,人家要先给你一张考卷,看你有没有资格。”

课外班约等于奥数。在小升初的择校竞争里,除非孩子手持市级“三好学生”之类凤毛麟角的荣誉,否则奥数就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同事A向薛婧现身说法:他当年就是扛着不让女儿早早学奥数,结果孩子虽然课内成绩名列前茅,但奥数成绩拿不出手,小升初的时候,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去比较好的民办学校摇号,承担摇不上的风险,要么就回公办学校来,等于自己接受学校降一两个档次,一家人都不甘心。为了最后拼一把,他女儿六年级挤进了民办校的“坑班”。这个在课余时间上课的“坑班”有三次重要考试,如果都能达标,就可以进民办校。女孩栽在了最后一次考试上。“坑班”老师让孩子再等等,等他们录取完择优生、摇号生,如果还有名额,再考虑她。但是女孩的自尊心已经很受伤,选择直接进了公办的普通初中。


西安市一家民办学校开展“小升初”面谈。图为学生排队进入面谈现场(视觉中国供图)


深圳妈妈李锦的大娃去年刚过小升初这一关。她形容,小升初择校是一场大型战争片:谍影重重—枪林弹雨—突出重围—曙光乍现—天亮了。孩子是明星,家长是经纪人,带着孩子辗转于各个培训机构及考场,就像明星赶通告。一场战役下来,尘埃落定,人困马乏。李锦刚想松口气,却发现,在手机新添加的初中交流群里,“鸡血”只多不少。几位好心的前辈家长给她敲了警钟: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了!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比起中考,小升初算个啥啊!

在深圳,要考上一所好高中有多难?李锦算了笔账。首先是中考。深圳中考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合卷)、历史五门。按照2019年中考录取的分数线,要上第一梯队“四大名校”打头的深圳中学,每门课平均分要达到95分。要上第二梯队打头的红岭中学,平均分要93分。“每一科多错一个选择题,就会让你从第一梯队掉到第二梯队。”李锦发现,孩子上初中以来,数学、英语几乎“周周爽”——每周都要年级统考,比自己当年高考还紧张。

光有考分是不够的,能够考高分的孩子太多了。2019年,深圳市中考成绩要结合“综合素质(养)评价”(简称“综评”)。综评是几个大城市普遍存在的考核方法。根据深圳当时的规定,在中考成绩相同的时候,综评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综评分研学任务、艺术特长、调查项目、海外交流和传统文化五大项,每项都要计分。分数又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C等级不能被省级学校录取,而深圳的第一、二梯队以及大部分普高都是省级学校。

文章作者

徐菁菁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34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不焦虑方法论

“鸡娃”与自驱力

1893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0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