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运动品牌的“IT化”之路

作者:刘怡

2018-02-05·阅读时长5分钟

4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0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3月17日,耐克集团总裁兼CEO马克·帕克在“耐克创新峰会”上发布全新Nike+数字平台 )

四年一度的耐克创新峰会(Innovation Summit),氛围不似一般意义上的服饰快消行业发布会,反倒具有IT公司或文化创意产业的气质。与会者需要穿过一条刻意调暗灯光的走廊,才能进入设在纽约詹姆斯·法利邮政大楼内的主会场。走廊两侧的投影幕上不间断地播放着签约运动员的动态影像,从阿隆·戈登在NBA扣篮大赛上的折身坐扣到爱丽森·费利克斯的世锦赛折桂。活动正式开始前,呈现在圆形主投影幕上的只有新亮相鞋款的全息轮廓,没有一个字母。这种“IT化”气质甚至也反映在发言者的出场顺序上:第一个亮相的是集喜剧演员、脱口秀主持人和运动达人于一身的凯文·哈特。在他激情洋溢、充满手势和互动的演讲过后,CEO马克·帕克才以低调姿态出场,陈述他关于“个性化运动表现时代”的展望。

如此特殊的安排,绝非偶然。它所瞄准的是全球运动产品市场购买力增长最迅速的一个群体——“90后”都市青年,并为他们量身打造。这一结论对中国市场同样适用:根据尼尔森市场调研公司2014年发布的《中国90后生活形态和价值观研究报告》,居住于一线城市、拥有稳定收入的中国“90后”拥有极其突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具备更强的超前消费倾向,同时比“80后”具有更开放的品牌消费态度。换言之,他们未必乐于选择受众广泛的主流运动品牌,而是更看重产品的科技感、个性化色彩以及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类IT”特征。他们高频率地使用智能手机,具备可观的消费潜力,但运动时间有限,于是更乐于借助定制式的线上服务和评估体系来完成日常运动和健身,也会有更强的冲动去购买专业装备。高度发达的社交网络又会使这种消费偏好和倾向在社交圈中进一步扩散,从而诱导和挖掘出更多潜在的消费欲望。

这正是耐克、阿迪达斯等主流运动品牌致力的前进方向。它们不必像吸引注重品质和性价比、审美观念相对定型的中年顾客一样,强调自己的运动鞋或服饰有多么“经典”;取而代之的是“酷”——球鞋科技很酷,它的配色和功能很酷,它的面向个人的定制业务和后续服务更酷。一个在普遍的消费主义浪潮下成长起来、热衷于追逐新一代iPhone、把摆弄电子科技硬件和软件当成赏心乐事的年轻人,自然会更乐意选购与科技感、前瞻性、革命性等词挂上钩的运动服饰和装备。相应的,各大运动品牌也正越来越热衷于推广概念化产品和基于数字技术的运动体验。从这一点看,创新峰会的“类IT化”特征自有其内在逻辑。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502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日本风物记

微、秘、素、衰

369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