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斜杠”生活方式

作者:驳静

2018-02-05·阅读时长5分钟

100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3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玛西· 埃尔博尔和她的作品《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压力下的职场求生术》 )

“斜杠青年”在欧美流行,并不绝对意味着它就是更开放和先进的概念。无论在哪个时空,传统价值观仍然更倾向于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兴趣与职业不符者大有人在,为了面包还是为了梦想,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陈旧命题,甚至如何骑驴找马,也是那些职业规划师上岗前的基础理论。这样听来,拨开斜杠青年这层皮,内心里也还是惨兮兮地写着:“我一共打了三份工”——朝九晚五是其一,晚五晚九是其二,周末还免不了有第三份。

咨询师、专栏作家玛西·埃尔博尔(Marci Alboher)一度在《纽约时报》主持名为“Shifting Careers”(职业转变)的专栏,2007年,她出版了盛行一时的《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压力下的职场求生术》(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并在此书中创造了“slash”这个概念——她本人显然也是一位“slash”,并且书名中连续出现了两次斜杠。该词在随后的几年开始流行。尤其是2007到2009年期间,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至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看上去波澜不惊,心里却颇为不安,特别是裁员带来的恐慌,在许多人心里留下安全感缺失的阴影。即便手中有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却有随时可能失去之虞。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对抗这种不安全感,多打一份工,显然最直观有效。NBC在2011年的报道中分析,经济危机显然刺激了这一现象,2010年前后,“斜杠”生活方式追求者的数目显著增长。

同一时期,《野兽日报》(The Daily Beast)根据抽样调查,估测美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而这部分人口的数字高达4200万。听上去,美国不仅仅是“自由的国度”,也成了“自由职业者的国度”。但“自由职业者联盟”(Freelancers Union)认为《野兽日报》仍然低估了这个群体的数量,因为后者在做估测时依据来自劳动统计局的2005年数据,彼时,还未到2007~2009年的经济危机,而后者对“斜杠”们的增长提供的助力,可以从“自由职业者联盟”的成员增长率窥见一斑。

🍅 番茄糖分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驳静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129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日本风物记

微、秘、素、衰

369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