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8-02-0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00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世界遗产奈良的吉野山自古以樱花闻名,从南至北八公里的山岭一带,把樱花树当作神木,号称一目千株 )
我们似乎天然地认为对日本很熟悉,位于奈良的国宝唐昭提寺由中国的鉴真和尚兴建,参观那里犹如回到盛唐,对日本文化、美学影响巨大的禅宗在平安时代的末期传入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兴盛起来。最近中国的几个宋代文物展上,不断有人说,那些古物一望便知,是今日所见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可是细究起来,中国与日本又是如此的不同。我们以大为美,大山大水、大开大合,大团圆,日本人却以小为美,一头扎进琐碎里自得其乐,小确幸。我们强调对称性,以成双成对为好,日本人却有非对称性的强迫症,传说千利休在为茶庭铺设踏脚石时,以豆子撒地来确保石头分布的不规则。日本人还以奇数为吉祥,连送礼都确保是奇数。为什么日本人陷入了非对称性的迷思呢?百科全书式的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曾经在文章中发问:为什么中国人会产生对对称性的偏好呢?
在日本问路,写汉字比讲英文有用,一句话里总有几个字是双方都能明白的,就像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我们有互通的渊源,可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日本是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岛国,文明从西往东传到日本就掉进了太平洋。黑船打开日本国门之前,日本主要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又全面向欧美学习。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2892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