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那些吃饱饭的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0-09·阅读时长2分钟

9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00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图 谢驭飞)


文/张天骄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比如饭量,民国时的人就很能吃,“姜虎三人便坐在那张桌子前,要了三碗杂碎汤,三十个烧饼”。到了下半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就明显吃不动了,三天没有正经吃饭的牛爱国才吃了“五个烧饼和一海碗羊肉汤”。看到这里我笑个不停,自以为挖掘到了作者埋下的小彩蛋。

在传统观念里,单纯地记录某一个人能吃,是无聊的,也是恶俗的。但凡能在惜字如金的史书文集里留下痕迹的“饭桶”,都是名人。《太平广记》里记载了很多奇闻轶事,但“能食”这一章节里只有三个小故事,主人公分别是东晋大臣范汪、宋明帝刘彧还有前秦国君苻坚的三员猛将。一斛生梅、数升蜜渍鱼鳔、一石饭三十斤肉就是他们的战绩,饭量都很惊人,但这也只是他们或风雅或荒淫或暴虐的一个小小注脚罢了。

《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了刘道真一顿吃了一头半小猪的事迹,有个老太太看到刘道真天天打鱼唱歌,气度不像普通人,于是做了一头小猪给他吃,刘道真居然没吃饱。老太太于是又做了一头,这次刘确实是吃饱了,还剩下了半头,又退了回去。后来刘道真做了官,破格提拔老太太的儿子。老太太又带着牛和酒来了,刘道真一摆手:走吧,我也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了。可见,那顿饱饭给刘道真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

乐队从哪里来

1953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