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融
2018-02-0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11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电影《威尼斯商人》剧照 (2004)
)
莎氏喜剧创作达10年之久,且全部完成于1590~1600年,几乎占了他创作生命的一半。他的喜剧不但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王室、贵族和平民的狂热追捧,而且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英格兰人。正如恩格斯在《风景》一文中所指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一般被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作品创作于1592~1594年间,主要喜剧有《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与《爱的徒劳》。其中《错误的喜剧》是对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代表作《孪生兄弟》的模仿,《驯悍记》对“戏中戏”的形式进行了试验,《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浪漫风格喜剧风格的初步确定,《爱的徒劳》则是以反禁欲主义为主题。这一时期的莎氏喜剧中充溢着狂欢色彩和精神,包含着各种狂欢式的变体,带有欢快明朗的色彩。第二阶段的作品创作于1594~1598年。在《仲夏夜之梦》(1594)、《威尼斯商人》(1596)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的写作过程中,莎氏喜剧慢慢走向成熟。《仲夏夜之梦》幻想性与抒情性的水乳交融使莎氏喜剧有别具一格的浪漫风格,《威尼斯商人》是莎氏喜剧创作走向完全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之后,莎氏创作便进入第三阶段即高峰阶段,一连写下了《无事生非》(1598)、《皆大欢喜》(1599)与《第十二夜》(1600),被誉为“娇媚明艳的喜剧三部曲”,“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其喜剧中悲剧性的批判现实的成分越来越多。这些喜剧中悲剧因素的积累,为莎士比亚日后的悲剧创作形成了前提和基础。
莎士比亚创造的词汇有2.9066万个,这将近3万个词汇在代代相传的阅读和传播中,早已成为英国人的日常语言。相对于具体的词汇而言,他使用这些词汇的方式,以及这种个人方式背后所传达的精神,影响更是深远。我们今天在电视剧和笑话中所领略到的英式幽默,如果抽取掉莎氏的语言表达方式,将立刻变得残缺不全。通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喜剧,莎氏赋予了英式幽默一种近乎智力游戏的表达方式,而支配着这一切的,是自由、宽容的精神以及人们所认知的“绅士风度”。
发表文章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3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