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聃
2018-02-0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58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天才达·芬奇世界巡回互动展”上海站现场 )
到底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不是丽莎·格拉迪尼的另一张画像?自从法国光学工程师及光物理专家帕斯卡·科特(Pascal Cotte)揭开了对这幅画作10年研究的新发现:如今的蒙娜丽莎里面有另一幅女人的画像。这个问题让艺术界产生了分歧。
2015年12月8日,“天才达·芬奇世界巡回互动展”在上海虹桥天地演艺中心开幕,这是巡展的全球第56站。虽然展览中并没有一件真迹,但难得的是能同一时间看到达·芬奇在发明、解剖学、雕刻、工程及建筑方面的创意。与以往不同,展览在最后新增了一个蒙娜丽莎区,专门展示帕斯卡·科特的研究成果。“2004年10月我受卢浮宫馆长之邀,用我发明的多光谱新型照相机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研究。”帕斯卡对我说。之所以叫“多光谱”是因为它可以精细地分割光源中的所有光谱。他花了3天的时间在卢浮宫的地下室里把所有基础工作做好,10月19日中午他收到了《蒙娜丽莎》。“这幅画躺在小推车上,没有画框,完全裸露地送了过来。”资料采集工作从当天中午持续到第二天早上8点。帕斯卡解释说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拍照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他在将近20个小时里收集了30亿个数据。“当光学粒子穿过油画色素时会产生一些数据,我就是用数码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这30亿个数据就是我10年来研究的对象。”
在研究的前三年,他用红外线的原理发现了25个秘密。但这还远远不够,从2008年开始,帕斯卡发明了一项名为“层放大”(Layer Amplification Method,LAM)的图像分析技术。之前的研究只用了两种方法:X光和红外线,前者是完全穿透画作,后者是仅能穿过一层,而层放大技术则是像拨洋葱一样,把画作一层一层地分析解读。“打个比方,我们去听交响乐,里面有100多种乐器,如果你只想听到小号的声音,你也能做到,尽管这时其他的乐器声对你是一种干扰。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小号的声音是怎样的。”他说,“这和我做的事情很相似,我有30亿个数据,透过一个数据就能找到一种对应的原因。”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