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9-02·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0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李庆西
一
“空城计 ”是诸葛亮初出祁山的收官之笔,事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因马谡失却街亭,诸葛亮只得安排退兵之计,自引五千人马去西城县搬运粮草。不料司马懿父子率十五万大军蜂拥而来,这时身边没有一个能上阵的将官,而五千军中却有一半运粮走了。无奈之下弄险大开城门,以虚应实,眩惑对方。眼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操琴,司马懿疑有伏兵踟蹰不前,终竟不战而退。此节本是蜀军撤退的过渡情节,寥寥千余文字却成了压轴的重头,在三国层出不穷的谋略叙事中,实为最令人叫绝的一计。
《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许多奇崛的情节亦自有其本事。如,曹操下套离间马超韩遂,那种桥段怎么看也像纯然出自小说家手笔,却是《魏志·武帝纪》建安十六年记事。不过,“空城计 ”这故事并不见于《三国志》诸传,亦未载入《晋书·宣帝纪》
(按,陈寿撰《三国志》因避讳不作司马懿传,《宣帝纪》可补此缺),实际上小说这番描述根本不见于任何正史,实是文学虚构。然而,之前失街亭和后来的斩马谡,却是于史有征(《蜀志·诸葛亮传》)。将虚构的 “空城计 ”,裹入一场实有其事的战役。那是蜀汉建兴六年(二二八年,即魏太和二年)春天的事情。
不过,据史志记载,诸葛亮这次伐魏,对方主帅是曹真,而非司马懿。如《魏志·明帝纪》谓:“太和二年,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应亮。遣曹真进兵,张郃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曹真传》亦谓:“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曹)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曹真坐镇郿县(今陕西眉县),披坚执锐冲在前边的是张郃,这回没有司马懿什么事儿。
其时司马懿居于宛城(魏之荆州治,今河南南阳),《晋书·宣帝纪》曰“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之前因新城太守孟达反水,司马懿率兵奔袭上庸(今湖北竹山一带),斩孟后并未远赴天水郡加入战事,而是“振旅还于宛 ”。如果按蜀魏战争编年史来安排 “空城计 ”这故事,在城下听诸葛亮操琴的应该是张郃,司马懿杀入蜀境尚在两年之后(魏太和四年)。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0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