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恶托邦音景

作者:读书

2020-09-02·阅读时长7分钟

48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0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 磊

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新西兰女作家安娜·斯麦尔的小说处女作,《钟声》充分展现了她试图用音乐方式 “重写 ”当代英语文学的野心。正是由于这部小说高度 “音乐化 ”的特征,使它与之前的恶托邦小说(如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萨拉马戈的《盲流感》以及同为新西兰作家的珍妮特·弗雷姆的《特别护理》)相比,仍然有鲜明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此书能入选二 ○一五年英国布克奖长名单的重要原因。仅仅从用词来看,整部作品便充满了各种形象的、让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术语,而且反复、适时地出现。譬如,急板、慢板、突然地、停奏或不唱、强、弱、轻声、弱声、赋格、对位、卡农、柔板、如歌的 ……而巴赫、布克斯特胡德、勃拉姆斯这些音乐大家的名字也在小说的不同章节里以醒目的方式出现。

《钟声》之所以如此集中、大量地运用音乐元素,与斯麦尔本人的成长背景大有关系。从七岁起,她便开始演奏小提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她在坎特伯雷大学学习过专业音乐表演。虽然她后来转以作家为业,相继在奥克兰大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分别获得了英语硕士学位、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当代美国诗歌方向的博士学位,但是音乐一直在她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她看来,音乐是一种 “终极的艺术形式 ”,包含着某种 “连续性 ”—“一旦你开始聆听它,那些随之会涌现出来的情绪和记忆就被打开了,就好像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力,会一直涌出来而无法停止。”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0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291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