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信息时代语词生成的方式

作者:读书

2020-09-01·阅读时长8分钟

45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11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季红真

语言是人类文明之始:“上帝说,要有光,世界就有了光。”而文字把语音固定为符号的系统,使意义的传播具有稳定性而呈现为文化的整体,这无疑是对上帝的僭越,无论是通天塔的建造,还是仓颉造字,都冒犯了神的权威,要么在毁灭中迫使人类迁徙导致语言的变乱隔膜,也因文化的隔膜而战火不断;要么 “天雨粟,鬼夜哭,龙潜渊 ”,带来人与自然永久的对立与隔绝。两个极限的互动,使语言文字在变迁中始终保持着基本的形态,近世的世界语运动的兴起与衰落是最好的证明,一张一弛之间,所有的语言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异。词汇无疑是所有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不断加入的新词是文化变迁的记录,而翻用旧词则是文化基因变异的信号。是福?是祸?都非短期可以预见,但保留这个语言 /文化的历史过程,则是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不仅是交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变异的准确观测。这就是当我读到《新时期网络流行语汇释》一书时的最初联想。

网络无疑是新世纪最显赫的事物,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最能体现米歇尔·福柯所谓日常生活中的革命。随着一九九八年几大网站的建立,二十年间迅速普及,据统计已经有九亿国人成为网民,他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运作,一个新兴的文化种群正在蓬勃生长,而且不断覆盖融入原有的文化,在兼容与疏离的双向运动中温和地改变着原有的文化秩序。自一九一二年国民政府宣布以西历为公历以降的百余年间,国人集体的焦虑就是进入现代文明世界的格局,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以空前的速度加快了这个步伐,随着时间与空间距离骤然缩短的是心灵之间简约的契合方式。记录这个快速进入过程最直接的无疑是网络流行语,在丰富着汉语词汇的同时,也以各种灵活的语用引发汉语的变异。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0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291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