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失落的伊甸园

作者:《江河》杂志

2018-01-27·阅读时长7分钟

4146人看过
《圣经》中描述的天堂伊甸园就位于两河流域,但今天我们看到的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一个“死了”的文明。这个建立在灌溉基础上的文明,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团、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寻、去发现和思考。

两河,是指中东地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文明,是指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两河流域”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河流之间的土地”,是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对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地区的称呼。这一地区包括现代伊拉克的全境以及叙利亚和土耳其与之相连的部分。我国学术界一般译为“两河流域”或直译“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流域产生过享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璀灿夺目的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内人类定居生活可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当时,北部地区出现了旱粮农业区,农业生产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并最先完成了从部落文化到城市文化的过渡。这种农业文化以强大的辐射力传向四方,成为两河流域南部文化的渊源和基础。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  肇作哲/摄影



苏美尔人进入到两河流域的南部地区,以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并利用水资源,衍生出了一种比旱粮文化更加优越的新型文化——人工灌溉农业文化

 

约公元前6000年末期至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进入到两河流域的南部地区。他们与当地人口稀少的土著部落和睦相处,相互融合,慢慢成为南部地区的主要居民。他们以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并利用南部地区的水资源,创造并发展人工灌溉事业,衍生出一种比旱粮文化更加优越的新型文化——人工灌溉农业文化。

公元前3000年,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侵入两河流域,打败了苏美尔人,建立了两河流域地区第一个统一的阿卡德王国。稍后苏美尔人卷土重来,征服了阿卡德人,于公元前3000年代末建立了苏美尔人的统一王国——乌尔第三王朝。

此时,另一支讲塞姆语的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成为两河流域新的主人,苏美尔文明从此消落。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的王朝,巴比伦王朝和亚述王朝是其中的代表。


古希腊村庄遗迹  肇作哲/摄影


古巴比伦王朝被赫梯人灭亡后,整个两河流域处于一片衰败状态,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北部的亚述王朝开始崛起。亚述人南征北战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还征服了西方的以色列王国,两次入侵埃及,一时间整个地区成了亚述人的天下。公元前538年,波斯大军攻占了巴比伦城,两河流域众多城市被毁,文字失传。昔日辉煌的两河古代文明从此被掩埋在茫茫黄沙之中,直到近代才被发现。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向世人展示了其无尽的辉煌。据考察,《圣经》中描述的天堂伊甸园就位于两河流域的城市乌尔。美国史学家克雷默尔在其专著《历史开始于苏美尔》一书中,列举了两河流域古代文明在人类史上创造的39项第一。在这片土地上,两河流域人创造出历史上第一个农业村落,第一座城市,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教育,发明出最早的历法、车、船,最早学会制作面包和酿造啤酒等。


伊拉克泰西封古城的“塔克•基斯拉”大殿遗迹  肇作哲/摄影


公元前5000年(一说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发明了铜器,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4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冲积平原最南端的欧贝德成为一个新时期的代表,两河流域国家载体——城市在此时诞生,从而最早跨入文明时代。

这些城市国家间以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女神)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神庙是苏美尔最早的国家组织机构。

从公元前3500到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制造了大批的铜器和陶器,陶器绝大部分已用陶轮制作,并经过很好的焙烧。同时出现了1500多个象形文字符号,这是后来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前身。苏美尔人的灌溉系统非常巨大,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等,他们对水渠、运河经常进行维护、清淤等,政府还设有指定管理灌溉系统的人员。


美索不达米亚



《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全面的成文法典,堪称人类社会法典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两河流域古代文明中,科学技术成就非常显著。

天文方面,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采用了阴历,并发明了置闰方法,星期制度也是两河流域留给后世的礼物。古巴比伦人观测出星体的运行周期,已知如何区别恒星与行星,编制出日月运行表,还将已知的星体命名。

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54日。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

数学方面,古巴比伦时代,计数法采用10进位和60进位法。60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在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可解含有3个未知数的方程式。


汉谟拉比法典


冶炼技术方面,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开始应用青铜铸件,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亚述人从赫梯人那里学会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用铁制造的兵器坚硬而又锋利,造就了一个强大的亚述帝国。

建筑方面,当地由于缺少石、木等建筑材料,建材都是天然的黏土、芦苇和灌木,因而发展了一种独特架构,即拱及拱化的半圆屋顶,对后世建筑艺术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的上古两河流域,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前2006年)创始者乌尔纳姆颁布的,但这只是残存了极少一部分零散的断片。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全面的成文法典,将楔形文字和人像浮雕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石柱上。这部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保护孤寡等。这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堪称人类社会法典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巴比伦一直是西亚最繁华、最壮观的都市。特别是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4—前562)王朝,新巴比伦城进入鼎盛时期。

据史书记载,尼布甲尼撒二世扩建的新巴比伦城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0公里,外面有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主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有300多座塔楼、100个青铜大门。城内有石板铺筑的宽阔通衢,还有90多米高的马都克神庙,兼有幼发拉底河穿过城区,上有石墩架设的桥梁,两边有道路和码头,其恢弘壮阔可见一斑。国王宫殿奢华至极,宫墙用彩色瓷砖和精美狮像装饰,宫中还以空中花园装饰。这座方正的“空中花园”周长500多米,建在23米高的人造山上,园中遍植珍奇花木,宛如人间仙境,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到公元前4世纪末,这座富庶的城市由盛转衰,公元前3世纪,城内还有神庙53座、小圣堂955座,直到公元2世纪,巴比伦城化为废墟。


两河流域古代文明遗迹



正是在吸收两河流域等东方古老灿烂文明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希腊文明才能更加完善,最终青出于蓝,为日后的西方文明奠定雄厚的根基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对于后来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涉及文字、文学、科学、史学、宗教、建筑等多方面,从而丰富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涵。希腊因此也保存了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并将其传到整个西方。

可以说,正是在吸收两河流域和埃及等东方古老灿烂文明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希腊文明才能更加完善,最终青出于蓝,为日后西方文明奠定雄厚根基。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希腊文化和同受两河文化影响的犹太文化则构成西方文明之源。


2006年,7块刻有巴比伦数字的兽骨在黑龙江省巴彦县被发现  肇作哲/摄影


今天,我们看到的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一个“死了”的文明。它的语言文字已经失传,在近现代考古发掘出这一文明前,人们对这一伟大文明并不了解。不断的战乱使许多城市成为废墟,风沙尘土最后完全覆盖了废墟,把它变成了一个个土丘。在两河流域地区,有千百个被称作“tell”的土丘,等待着考古发掘,才能揭开其中的秘密。

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两河流域古代文明,其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居住在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为了得到更多的耕地,大量砍伐森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苏美尔人开始,至古巴比伦人,都只知灌溉,不知排水,不当灌溉造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水位不断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加之地理、气候等因素,还存在土地的荒漠化和沙化。最后,在战争的破坏下,昔日辉煌的文明、灿烂的文化,都彻底坍塌,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荒凉。


埃及土丘群  肇作哲/摄影


苏美尔人不是两河流域最早的土著民族,其种属与来源是世界史上的一道大难题。他们既不属印欧人,又不属闪米特人。他们身材矮小,圆颅直鼻,使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没有人清楚他们从哪里来,也无人了解他们的后裔今在何处。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建立城邦,率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世界各国的学者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究其中的秘密。有学者认为,他们来自中国,是古汉藏人的后裔,苏美尔文明可能与中国远古文明有关。有人从时序、体质、语言、文字、文化风俗诸方面进行分析,有人从考古文化学角度进行分析,都得出了一些有力的证据。还有人认为,“苏美尔”就是我国上古传说中的“西王母”,又称“西母”“西膜”等。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建立在灌溉基础上的文明,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团、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寻、去发现和思考。

(文/李可可)

文章作者

《江河》杂志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707人

传播江河文化,普及水情教育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