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20-08-12·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3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光顾李氏“爱民小吃”的客人,除了上班族,还经常有在附近上培训班的小朋友
摄影/缓山
凯里市影剧院一带,算是老城的市中心,如今成了工地,在建新楼。这一带原先就有好多地摊,它们转移出去后,舍不得,就会在店名上挂“影剧院”。“影剧院严姨妈卷粉”就是其中之一。严姨妈在影剧院这一带摆摊长达27年,“就在必胜客楼脚下”,直到前两年围成工地,她才弄了一个小门脸。店堂里摆了两台带轮的地摊车,一台旧的,用了20多年,现在充当灶台了,一台新一点,就支在店面口。
等我离开凯里,梳理在那里喜欢的米粉馆子,发现老板几乎都是女性。即便是夫妻俩,通常丈夫在后,老婆在前。最好玩的还是严姨妈夫妇。我在她巴掌大的小店里,看她利索地洗土豆丝,下锅用热水焯,捞出来过冷水,两遍,一边还能兼顾跟我们聊天,并指挥她老公接外卖的单子做卷粉。我看那情形,以为是老头儿退休了来帮忙,所以显得慢慢吞吞,十分生疏。多聊几句才明白过来,老头儿帮忙不是一年两年了,他笑呵呵地跟我说:“我就是天性缓慢。”说完又慢动作回放似的扭头继续卷粉。
迎欣酸汤粉
酸汤粉
我们先是在北京东路的迎欣酸汤粉吃粉。这家店开得久,有30多年,老板的名字我忘记问,后来想大概是因为猜想自然就叫“迎欣”。她告诉我,开粉店当然是因为早年没吃饭营生,30多年靠这家小店贴补家用,倒也不坏。
在凯里吃粉,如果你不说,那默认就是圆粉,小碗,折耳根一勺,辣椒面一大勺。所有人都告诉我,酸汤粉嘛自然要吃圆粉。圆粉,我向来不大喜欢,滑溜溜,一咬就断,韧性不足,它们是希望一钻进口腔就滚落肚中,没点过渡,急得跟什么似的。扁粉则不同,要矜持得多,它们更擅长停留。当然有人追求的就是嗦粉的快感,“哧溜”一声入肚,扁粉的好处在于软硬合适,与筷子关系更好,可以吃得慢条斯理一些,可能也就更文雅一点。当然,我才不在意这个,我喜欢的是粉的口感。
有时面对两个选择,我总是经不起扁粉的诱惑,迎欣酸汤粉里甚至还有面可以选。料总是一样的,肉丸、香菇、猪脚、莲花白、火腿肠和鹌鹑蛋。旁边一桌坐了三个年轻姑娘,是准大学生,高考结束,正处在人生最放松的一个暑假,“经常来这里吃一碗”。她们都点了经典的酸汤圆粉,凯里的高中毕业生放飞自我的方式之一是“吃”。我问她们,吃完你们去玩儿什么,她们答:“去喝奶茶。”
做卷粉最出名的是在黔东南州的榕江县,它在凯里街头也很常见
万博粉馆就是她们给我推荐的,推荐语是:“很火,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没吃完就会把我的碗收走,现在连我爸妈都会去那吃了。”
万博粉馆开在宁波路,马路算得上宽阔,周围都是吃食店。老板是莫亮云和黄若芳夫妇俩,在这条路上开到第16个年头,退休了,去年女儿莫晓梨接手。说是接手,其实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做买卖。早年间老莫卖过水果,贩过货,小莫都跟着做。这样的生意经常要跑外面,太奔波,一家人就商量着开了家粉馆,辛苦是辛苦,但图一个安稳,不用奔波了。
万博粉馆在我们吃的所有粉馆里算得上大,算上门口的矮桌,有十七八张桌子,小莫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卖500多碗粉,疫情后现在也恢复得不错,能有300多碗。厨房里两只大桶,一桶猪骨汤,一桶西红柿加辣椒熬制出来的红酸汤,用来煮粉。每天早上起来,还要熬西红柿酱,莫晓梨指着两个大盆子说:“有这么多,一天用掉三大盆。”
店堂里不时出现潮男美女,算是凯里少有的拥有网红店特质的馆子了,好在味道真不错。配料与“迎欣”一样,肉丸是迷你个头,吃到一半才会主动在砂锅里现身,但是肉质细腻,很对得起10块钱一碗的价格。但它只有圆粉一种,为了补偿自己,我又多添了5块钱的猪肝,吃起来也清爽可口。总体来说,这碗砂锅粉清清爽爽,很适合独自坐在靠墙吧台,吃一身大汗,愉快地走人。
严姨妈与丈夫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