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芃
2020-08-12·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71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7、8月是六月黄的季节,夏日的生醉蟹便是将六月黄浸在醉汁中,用一天的时间养醉、养“熟”
摄影/黄宇
黄酒的底气
到绍兴的头几天,江南刚出梅,连续多日的阴雨天让空气变得湿湿黏黏。一出梅,没有一点过渡,紧接着就是入伏后的酷暑高温,像是这天从没下过雨一样。鉴湖边的酒厂场院里,铺了一地草药,刚收割回来的,两位酿酒的老师傅正在翻着面儿地晾晒它们。
“你来得不是时候,夏天是我们最闲的季节,没什么可看的。”烈日下,老师傅脖颈上搭着白毛巾,一边翻草,一边说着。“这是辣蓼草,刚从湖边的湿地割来的,做酒药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种发酵催化剂。”出梅后到立秋这段时间,虽说不忙,但对于一年的酿酒流程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酿酒师傅们必须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工作,否则立秋一过,台风夹带着暴雨又要来了。
酿造出好黄酒这个事儿,直到现在,依然要看天。
绍兴人管黄酒有好多种叫法——黄酒、老酒、绍酒,当作为烹饪调料在全国普及开时,就叫料酒了。在一般的饭馆里,老板见了客人来,都会多问一句:“来点老酒咪咪?”若是熟客来,老板多会直接装点散装黄酒端来,互不见外,酒里装的都是小餐馆与老饕们之间的默契。
根据酿造工艺和原材料配比的不同,黄酒有四大品类之分。那黄酒佐菜有什么讲究吗?会有所谓的餐酒搭配吗?起初我发出这样的疑问,担心绍兴人觉得这是外地人的矫情,毕竟,喝酒口味是自己的事。而且地道的老绍兴人钟爱加饭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雕,这是黄酒最传统的味道,高于其他品种的地位。
有一天王小嘟带着我去“徐文张”吃饭,我们要了一壶老板自己用加饭酒酿的杨梅酒,小嘟爱吃黄酒浸过的杨梅,尤其夏天冰镇后吃,虽然带着浓重的酒气,但格外沁爽。以前只习惯冬天温一壶热黄酒,喝起来暖乎乎的,这回夏天到绍兴,是我头一回喝冰镇的黄酒,竟有一种喝汽水的“噗呲-啊哈”的畅快感,是热黄酒无法比拟的。小嘟告诉我,如果讲究起来的话,在绍兴吃饭也可以把餐酒搭配做出门道。
“寻宝记”的黄酒布丁,既有焦糖的焦甜味,又有黄酒的醉甜味
绍兴人把下酒菜叫作“过酒胚”,“胚”有点半成品的意思,要跟酒配在一起才算得上完整。那天饭间,遇到了一位专程从宁波来绍兴吃饭的朋友中铭,宁波离绍兴不远,中铭隔上个把月就用周末两天来绍兴吃一顿,有时跟朋友一起,有时自己。他从单身吃到了孩子两岁,因为疫情和照看孩子的关系,他有近一年没来绍兴了。绍兴成了中铭暂时避世的桃花源,自然来了要自斟自酌两杯。他说喝酒要看菜,有好菜就自然会想到要喝什么酒,菜反倒成了喝酒的“原动力”。
绍兴黄酒主要有四类——干型的元红、半干型的加饭、半甜型的善酿和甜型的香雪。茅天尧认为,餐酒搭配讲究“平和乐胃,滋味互补,这是由过酒胚的品性决定的”。蔬菜、海蜇皮这类冷盘应与元红酒搭配,因为元红酒是用摊饭法酿造的,发酵完全,味道干爽微苦,没有什么甜味;肉类尤其是大闸蟹,则一定要配上传统的加饭酒,糖分高于元红,但仍是醇厚带酸的口感,取名“加饭”,其实是因为在酿造过程中比正常配比多加了糯米的量;如果是吃鸡鸭之类的过酒胚,最适合善酿酒,糖分较多,度数不高;到了最甜型的香雪酒,好入口,清甜,说是与甜品搭配更宜,但似乎女性都不太会拒绝香雪的香气,无论是什么过酒胚,都可与之相配。
都是爱喝黄酒的地方,在江南一带,绍兴在这件事上要维护绝对的自尊。“皖南的黄酒有些偏甜,上海的就更是甜,绍兴则不,要的是回甘,而不是直截了当的甜,只有鉴湖水酿得出这个味道。”一位绍兴的酿酒老师傅跟我说。鉴湖边上的老古镇里,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如果老宅前面有一小块场院,多半曾经就是酒坊,场院是晾晒的地方,也是堆酒的地方。
如今早已没有明清酿酒的红火劲儿了,很多酒坊都已荒废,黄酒走到了一个特别憋屈的境地。“明明是最中国本土的酒,现在却只有江浙人爱喝,黄酒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小,年轻人也不喜欢喝,反倒日本人喜欢,因为绍兴的黄酒与清酒有很深的渊源。”忧虑的老绍兴人想不出未来黄酒的出路,只能年复一年用自己的手艺酿造出好酒。“买黄酒最是不用担心假酒,因为本身就卖得便宜,犯不着作假。”最后,他跟我这么说。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92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