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安徽小县城的大水库

作者:刘畅

2020-08-02·阅读时长13分钟

19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72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平静的陈村水库下游


摄影/蔡小川

库上大雨

穿过村庄的喧嚣,我在安徽泾县县城北部七八公里远的大唐发电集团陈村水力发电厂见到赵元。三层的办公楼空旷,坐落在一个小电站旁边。当地7月19日出梅,大暑节气后的伏天溽热,包裹在晃得厂房发亮,却只像是乌云中射下的阳光里,晴天仍是连绵阴雨的插曲。经历风吹雨淋,斑驳的电站如浑然天成的磐石。电站下,江水几乎涨满堤岸,江窄岸直,十多米宽的水面却显得亲近,像层层摇曳的鱼尾,向南流去。

这与我在电站上游的县城里见到的场景略有不同。从泾县的高铁站往县城的路上,横贯县城的大江奔流,江中被洪水洗过的树木像背过去的头发,江心洲上的木栈道被冲得七零八落。资料显示,今年的7月间,这个皖南小城累计受灾人口8万余人,农作物绝收290余公顷,包括停工的工矿企业、损坏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损失在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亿多元。

对于一个年国民生产总值100多亿元的县城而言,这不可谓不多。但我决定拜访赵元的原因,不是经济损失,而是县城里奔流的江水。那是自黄山黟县发源,自南向北,一路绵延297公里,在芜湖市区汇入长江的青弋江,也是长江下游的最大支流。能够“驯服”这条大江的,唯有在县城上游41公里,坐落在黄山北坡半山腰,安徽省内最大的陈村水库。

“陈村水库与黄山南坡的新安江水库毗邻,新安江水库在浙江省内是最大的水库。一座围成太平湖、一座围成千岛湖,几乎承接了所有黄山上的雨水。若陈村水库溃坝,则宣城、芜湖、马鞍山将被淹,会有起码73万人受灾。”赵元告诉我,修建陈村水库前,自黄山倾泻下的山洪曾在《泾县县志》里留下惨痛的印记,康熙年间曾有“水弥月,入城丈余,西城水浸六尺,纪村卫家,楼屋大厅从空浮去,什不存一”的记载。而在1954年的特大洪水中,沿青弋江上游各干支流,先后洪水上涨26次,毁防洪堤24条,死16人。“那时泾县城关的最高水位是34.63米,修了水库后,即使1998年的大洪水,最高水位才34.58米,今年更是只有33.2米。”

作为发电厂的工程主管和泾县本地人,40岁的赵元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每天都要到小电站报到。那里是他日常的办公地,而电站旁边坡上的一排平房,也是他儿时生活的地方。作为陈村水电站的子弟,他一出生便与水库绑在一起。


陈村水库管理员在水库坝顶查看下游的流水


1958年,当时的水电部十四局开始修建陈村水库,历经“三年困难时期”的中断,于1970年完工。因国有单位而生活一体包办,陈村水库和陈村水电厂的二级电站——纪村电站各有一个生活区。能源部门是“金饭碗”,上世纪90年代初,家家都安了电话,那些平房里,办公楼、幼儿园、食堂、卫生所、游泳池和大礼堂一应俱全,形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小社会。直到小学,赵元才坐专门给子弟们开的客车去县城上学,之后又随父母搬进县城里的职工住宅小区。

以前的平房改为鸡舍和生态种植园,那时每到汛期,在睡梦中的赵元就能听到院子里的大喇叭喊人防洪,大人们背着200斤的沙袋,冲向堤岸,垒沙袋,封堵排水沟,防止江水漫堤。而第二天他就会拿一个木板到岸边抄起七八十斤被水浪冲晕的水库鱼。受儿时生活环境的熏陶,赵元选择了与电力相关的专业,为回到陈村水库,又转学土木工程。如今在电站旁边轮流、彻夜驻守的人变成了他自己。他刚参加工作时,恰逢体制改革,水库划归国有的电力公司,体制内的编制不再有,老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不高。人少了大半,工作仍差不多。雨季时站在江边,依旧是监控瞬息万变的降水和水位,只不过工程机械“鸟枪换炮”,他们有挖掘机,沙袋也变成了一个肩膀就能扛起的长条状。

赵元一头短发,块头结实,平时坐办公室,桌上堆着水库的图纸,走起路来仍有当年身处一线,问题一来,说走就走的精干。他指引我看水电站下的河道在月初受损的痕迹,窗外的江边,有他和同事垒的沙袋。而水位高时,江水上涨4米,没过堤岸,岸边的亭子上仍挂着污泥。虽梅雨季已过,但每天上午仍要光顾的大雨,令赵元不能彻底放松,总要偶尔看看窗外。但像整体泾县的地形特点一样,山区北高南低的地势上,只要出半天的太阳,雨水就能迅速流走,再也不必担心上游澎湃的来水。

平静源于距离水电站50公里外,海拔落差70余米的上游,山一样的陈村水库仿佛已陷入辛苦劳作后疲惫的沉默中。陈村水库最初因发电而建,拱形的坝体环抱下游,坝体上毛泽东的题字“备战、备粮、为人民”像是对下游的宣誓。坝底是四台发电机,上游水自发电引水管流下,水流冲击水轮机叶片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而在坝的中间和两侧有泄洪口,泄洪闸门由卷扬机带动,橙黄的吊机如支起的臂膀,如今死死将闸门关闭。于是,自70多米高的坝顶望下去,坝下像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只有发电机下的潺潺流水,百余米宽的江面上,青弋江没有汹汹的水势,坝上的太平湖更是水平如镜。唯有湖边被淹没的道路,暗示着目前的水位仍超过117米的汛限水位。

文章作者

刘畅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99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家住在长江边

南方大水,何以成灾

1385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