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疫情中的恐慌与傲慢

作者:袁越

2020-07-15·阅读时长13分钟

51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80个字,产生7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电影《大白鲨》剧照


调查记者笔下的瘟疫

也许只有调查记者出身的作家,才会用一次鲨鱼袭击人类的事件,作为一本瘟疫历史书的开头。

事情发生在1916年夏天,来自美国东部的中产阶级民众蜂拥至新泽西州北部的海滩避暑,结果在短短的两周内有5人遭到鲨鱼袭击,4人死亡。虽然这件事后来因为一部名为《大白鲨》的电影而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但很少有人会把此事和人类传染病联系在一起。英国作家马克·霍尼斯鲍姆(Mark Honigsbaum)敏锐地捕捉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决定用鲨鱼这种外形恐怖的猎食动物来类比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微生物,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瘟疫的起源。

霍尼斯鲍姆的这一洞见和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他原是一名调查记者,曾经在《观察家报》和《卫报》等多家英国媒体工作过,这份工作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善于观察和联想的非虚构写作者。有一年他去瑞士采访,在一家披萨店里偶遇了一位植物学家,后者在聊天时给他讲了一个关于金鸡纳树的故事。他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回到英国后便一头扎进图书馆,着手调查人类和疟疾的斗争史,最终写成了一本名为《热病之旅》(The Fever Trail)的医学历史书。

这本书让霍尼斯鲍姆重新找回了家族基因,因为他父亲就是一名医学史研究者。这本书出版之后不久便爆发了禽流感,他被《卫报》派往中国香港,亲眼目睹了那场疫情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路媒体歇斯底里式的夸张报道。那次经历终于让他下决心重回大学,攻读医学史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主题是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他在此基础上写成了一本名为《和安莎共生》(Living With Enza)的医学历史书,获得了2009年英国皇家学会(相当于英国科学院)年度科普好书奖的提名。

写完西班牙流感之后,霍尼斯鲍姆决定再写一本关于人类瘟疫历史的书。类似题材的书已经出过很多,作者们为了追求作品的权威性,大都选择把重点放在黑死病或者天花这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传染病上。但是,古人的医学知识有限,社会结构也和今天大不相同,那时的传染病对于现代人的借鉴意义并不大。霍尼斯鲍姆决定另辟蹊径,只写最近这100年里暴发的传染病。经过一番考量,他选择了西班牙流感、洛杉矶鼠疫、鹦鹉热、军团病、艾滋病、非典、埃博拉和寨卡等新型传染病,希望通过这几个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后才暴发的大流行病给读者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这就是2019年出版的《人类大瘟疫》(The Pandemic Century)。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4225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什么是好的语文教育

回到母语,我们的方法论

1479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