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20-07-1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56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图 谢驭飞)
文/贝小戎
小孩子自私一些,玩点恶作剧我们都能理解,但是真的会有孩子坏到骨子里吗?西方人从18世纪开始,认为儿童天真无邪,如卢梭的《爱弥尔》描写的,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天生像一块白板。但托尔斯泰觉得:“12到14岁的孩子,特别容易犯下纵火甚至谋杀罪。现在回顾自己的孩童时期,才意识到我以前可能犯下什么样恐怖的罪行。我没有特别目的,也不是想要伤害谁,只是出于好奇,只是想满足潜意识里蠢蠢欲动的渴望。”
2015年,英国一家网上书店邀请专家和用户评选文学作品中最坏的孩子。“孩子可以很天真、好奇,代表着希望。但这样的人物很枯燥。有时有些作者喜欢在小说中创造邪恶的儿童。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马尔福心胸狭隘、横行霸道,但他从不沉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要是没有贪婪的格鲁普、刁蛮的维奥莉特、任性的维鲁卡,它就不会那么引人入胜了。这几个人物只是令人生厌,但跟一些可怕的角色相比他们还算温和的。《蝇王》中的杰克代表了人性中最坏的一面,《伊甸之东》中的卡西在书中慢慢长大,但成年后变得更坏了。”被选出的36个人物中只有4个是当代作品中的,进一步证明当代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变得更乖了。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21个推荐 粉丝499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