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积木是音乐的坚固堡垒

作者:爱乐

2020-07-09·阅读时长6分钟

16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1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南曦

很少有人能够抗拒乐高的魅力。观看也罢,动手也罢;照做也罢,发挥也罢:总有一款玩法适合你。作为一个超级巨头厂商,它可不稀得收买毫无名气的我来给它做广告。是我,在这个漫长而沉寂时节,格外想念暂时返老还童的滋味。

手上还剩最后一盒尚未拆封的乐高积木,柏林街景。隶属于建筑(Architecture)系列,又粗略、又昂贵,老实说,在我看来简直是一条赤裸裸抢粉丝钱的产品线!可是毕竟带了勃兰登堡门呀,从曾经的普鲁士到柏林墙的倒塌,从巴赫的协奏曲到伯恩斯坦的贝九“自由颂”……

这是好几年前一位最亲爱的乐友所赠。在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大步踏入音乐厅之余,我们发现,乐迷的最大公约数,竟然是乐高?乐高使勃拉姆斯迷与瓦格纳迷拥抱在一起。

乐高的创始人奥尔•科克•克里斯提安森(Ole Kirk Christiansen)生于1891年,瓦格纳辞世不久,勃拉姆斯尚未离去。等他开始运营玩具厂时,乐坛已经要踏入后现代纪元了。这位丹麦的木匠先生,经过数十年探索,制作出了能以纯物理的方式紧密拼合的塑料积木,为玩具世界带来了后现代的新景象。


塑料屯基督教堂


当积木与积木“咔哒”扣响时,大概就是令人惊奇的“啊哈!”(Aha)时刻吧。不止于此。正因为它极简约,所以充满了生长的力量,演变成一种思维的向度——比如化繁就简,以及像素性质的奇特美感。

一日,读到建筑学者王南的文章,提及梁思成顿悟《营造法式》的精髓:“其在结构方面最大之发现则木材之标准化是也。”模数化设计、材分制,给了中国建筑最大的自由空间。而细想来,相隔千年的乐高,显然也偶合了这条古老的智慧。于是才有那么多专业玩家投身其中,开发它的无限可能。

拼出吉他、竖琴、萨克斯管、管风琴(比如切斯特大教堂[Chest Cathedral]的那台)……是够帅的。可又算得了什么呢?小菜一碟。对于高端玩家而言,就是拼成大型建筑也不在话下。比如有位叫霍尔格•马特斯(Holger Matthes)的大拿,所造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Frauenkirche),不仅外形神似,而且内景也高度还原——包括那台由老巴赫第一个弹奏的席尔伯曼(Silbermann)管风琴。

程序员艾米•休伊斯(Amy Hughes)则不甘于模仿现成,亲自设计了一款塑料屯基督教堂(Abston Church of Christ,Abston取自乐高的材质ABS塑料)。大片玻璃幕墙,斑斓的地砖,威武的管风琴,营造出既欢乐又肃穆的气氛。琴师已落座,人仔济济一堂,。不禁遥想,将要奏响的是什么乐曲呢?恐怕必须巴洛克的明亮才与它的色调般配。

连知名管风琴制造商Harrison & Harrison也踏进了乐高世界。当人们用35万块积木重建杜伦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为该堂的“开放珍宝”(Open Treasure)计划募捐时,他们献出了自己的乐高处女作。这家成立于1861年的厂商,曾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西敏寺等修建琴体,而杜伦目前使用的管风琴是他们在亨利•威利斯(Henry Willis)旧制的基础上两度翻修的成果。


杜伦大教堂管风琴


在由乐高官方主导的Lego Ideas平台上,各种自发的创意争奇斗艳。这些玩家多采用LDD软件(Lego Digital Designer)建模。若创意能得到足够多的支持,便有望被官方实际投产并获得收益。这其中不乏以音乐厅和乐团作为主题者。相关的模型大多比较写实,无非是人仔、乐器加上背景或底板,而乐器往往存在相当比例的特种构件,深究起来,似乎并不十分契合乐高的灵魂。倒是一款名为“微观音乐会”(The Micro-Concert)的场景比较走心,完全用基础积木构成,且可在流行乐队、独唱歌手和交响乐团等形式之间自行切换。诚如创作者所言:

我们从音乐中体验那些只有音乐能给我的东西,它将我们带入种种回忆,有些我们时常忽略的感受,只有听到了特定的歌声才会想起……

“微观音乐会”意图展现音乐中的音乐,向创造了我们所爱的音乐的世界致敬。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8382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歌剧新制作

89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