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nid1024
2018-01-18·阅读时长2分钟
最近看过一篇短文,那位没能记住名字的作者说:自己年纪大了,日子就像轮子辘辘地滚着下山,过得出人意外地快,看了不免让人心惊。记得《容斋随笔》提到白居易爱在诗中记录自己的年岁,其中有一句“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坡轮”,正是完全相同的意思,可知年岁越长日子过得越快不是一个人的感受。俗语有“年怕中秋月怕半”,后半段的日子总比前头过得转瞬易逝。
小的时候,时间过得并不快,感觉中还挺慢。在我回忆里,幼年时光似乎占了大半,我记得许多儿时生活的镜头,远比成人以后的经历来得清晰生动,那种万物生长来日方长的感觉使时间过得安然自得。
有许多的时间尽可以做些傻事,卷着裤腿站在河里捉小鱼、在门洞里和伙伴们打扑克,挂在学校的双杠上发呆。7岁的那年冬天,我与婶婶说,还有63天就要过年了,之后的日子可真令人期待,我们数着指头,盼着一天一天快点过。
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好像加快了速度。某一天吧,某一天忽然意识到此生会结束,一下子像被重物击中,完全不能理解,生前茫茫似乎自然,生后茫茫却无法解释。
读《红楼梦》看到宝玉听黛玉念葬花词一段,书里说宝玉“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不知此身欲为何物,才能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解释这段悲伤”。书外的我不知怎么的有了极大的共鸣,想书上的文字还历历在目,当年的著书人已不知所在,几乎要同声一哭。时间的流逝不再是缓慢的事。
不过,这样的感觉是一时的。长大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长至母亲肩膀处,我内心欣欣然,对将来有许多伟大的计划和安排,曾经意气洋洋地写下人生十大理想,现在看来实在可笑,当时却很认真。
对未来抱着想法真是一件好事,那时候,每一天仍然是过得平平淡淡,我却像观剧一样满怀兴致期待着人生中的下一场。高中的时候,我盼望着上大学,觉得上了大学我会有自由。上了大学,我盼望着工作,觉得工作后我就会独立。期待盼望中,时间流逝得不动声色。
正是工作以后,时间加快了速度,一转眼工作近20年。我想我已经看到自己人生剧目的许多场,可有时却开始迷惑,觉得生命中有什么最重要的事被忽略了,又或者说是虽然时间一直在流逝,可有什么一直都没有开始。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感受,它让人觉得时间的匆促和不能把握。
对于中年人,时间似乎起了抛弃他的念头,脚步开始如飞。亦舒在一本书中叹道:“我们得到了生计,却付出了生命。”英国散文家兰姆在《退休生活》中也说,只有那些为自己而活的岁月,才是自己的。可惜的是,退休后的他似乎只活了短短10年。
季羡林先生写过一篇《黄昏》,他说“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
我读了,觉得他写的好像不单是一天,倒像是写人的一生。他的《黄昏》,令人感觉优美又怅惘,似乎也不单单是一日之黄昏,倒又像是人生之黄昏。那流光在人不注意不觉察时,从正午溜到了黄昏。
不注意的时候,天慢慢地暗下去。
那天翻到池莉写的一篇《爱惜》,是回忆范用先生的,里面说范用先生辞世之后,“收到一封素白挂号平信,竟是范用自己给我的告别函!地址还是我15年前留给范用的老地址。又是一张素色卡片,是范用的素色照片和他的文字,打头八个字是:匆匆过客,终成归人。”
“匆匆过客,终成归人。”知道自己的时间来日无多,还能从容地写下如此安然淡然的告别信。如同弘一法师“悲欣交集”,范用先生的淡然安然让我有同样的震动。在这样的安然淡然面前,我想即使是无情如流光,也该惭愧把人抛。
发表文章76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60人
镜中之人:我们观望的是自己,达成和解的也是自己。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