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银行让利1.5万亿,对中国经济会带来什么?

作者:谢九

2020-06-24·阅读时长4分钟

11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13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是我国最暴利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和实体经济的利润相比,银行业的暴利一直为人所诟病。大概在2011年,当时民生银行的行长洪崎曾经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表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此番坦诚的言论引发一片热议。

银行之所以能够维持暴利,主要是因为行业垄断,加上当时国内还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所以银行能够保持很高的存贷款息差,可以依靠垄断地位轻松赚取高额利润,在民生银行行长坦诚表示的那一年,国内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高达30%以上,很多高科技行业都望尘莫及。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上完成,加之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传统银行终于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利润增速开始放缓,但即便如此,和工业企业相比,银行还是处于躺赢的地位。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万亿元,同比下降3.3%,而去年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增长9%。今年一季度,国内GDP出现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了37%,但是银行业的净利润还是保持了5%的增长。

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在强调金融反哺实体经济,但是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最近几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已经完成,但是银行的垄断地位始终没有被真正打破,从存款利率来看,各大银行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利率上浮空间能够达到基准利率的1.4~1.5倍;但是从贷款利率来看,银行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默契,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都将基准利率的0.9倍视为隐性下限。为了进一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去年8月份,央行开始实施贷款利率改革,贷款利率不再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而是由全国18家银行每月报价,形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这种办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此前的贷款隐性下限,但是由于LPR也是由银行报价,银行之间还是会有一定的默契。去年8月份以来,一年期LPR利率从4.31%下降到了3.85%,降息力度并不算太大。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369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绿皮火车:历史与风景

滇越 凉山 嘉镜 牙林 京张

1094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