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濂
2020-06-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13个字,产生1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蔡小川 摄)
这还要从和高铁线路相比,截然不同的体验来讲起。
中国是在高铁建设上最为迅猛的国家。尽管2003年中国才完成了第一条高铁的建设,但截至2019年下半年,进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3.1万公里,年载客量超过15亿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人每年都不止乘坐一次高铁。高铁的普及,改变了我们对火车的印象和乘坐火车时的习惯。候车大厅不再是那个昏暗拥挤,散发着汗臭味儿的地方,它是明亮而洁净的;人们也不再拎着大包小包走上列车,提着简单轻便的行李即可;在车厢里,乘客可以继续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听音乐或者看视频。一次高铁出行,意味着以一种轻松快捷的方式就能到达目的地。
高铁虽然具有强大的优势,但它也让人忽略了旅途中间的精彩,将一次出行简化成仅仅两点之间的运输。“高铁之于普速列车,就像在火车刚被发明的年代里,蒸汽火车之于马车一样。19世纪的人们对当时的火车有个恰当的比喻,今天仍可形容高铁:火车是一枚射弹,坐在其中的乘客就像是等待被投递的一件包裹。”《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一书的译者、同时也是铁道迷的金毅告诉我。
慢慢悠悠、走走停停的普速火车是许多人认识中国这片幅员辽阔土地的开始。金毅一直保留着他人生第一次坐火车的车票,那是2007年8月29日早上十点十分从重庆发出的T10次列车,开往北京西站。18岁的他要在那天离开家乡,去北京大学报到。“我一路都保持兴奋。每停一站,我都要跳到站台上去听听那个地方的方言是什么样子。”列车过了四川东北的万源就进入了陕西境内。到了安康站,金毅欣喜地听到站台上的人说的仍然是川中乡音而不是秦腔北调。他为家乡在行政区的影响力感到窃喜,后来知道安康作为陕南的水陆码头,一向是五方杂处。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69个推荐 粉丝1484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