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芃
2020-06-10·阅读时长1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112个字,产生1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剧组里,百无聊赖的等待是群演们日常的状态
摄影/蔡小川
坐大巴到横店时是傍晚,出了客运中心,空荡荡的,马路宽得不像一个小镇,零星有几个人把口罩挂在下巴上。我问出租车司机:“你做过演员吗?群演那种?”
“多少年前演过,可现在谁还做群演啊?没几个钱又累,很没意思的。也就是你们外地来的看着新鲜,本地人没人当群演的。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他看出我们是被“横店光环”吸引来的外地年轻人,没准也是冲着“小人物、大梦想”而来的。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横店容得下他们,却也可以说容不下。每年来来去去的横漂群演有两三万人次,流动性很大,但始终只有三五千人待在这里接戏为生,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女性群演比男性少得多,她们比男性有更多的难处
“横漂梦”
清早天微亮,万盛南街的夜宵摊刚刚撤去,留下一地狼藉和烧烤啤酒的余味。清洁工还没开始工作,沸腾了一晚上的小镇中心需要歇会儿。夜宵的热闹与大多数群演无关,花上人均几十块钱吃一顿烧烤,对他们来说太过奢侈。本地人也不好这一口。只有夜晚刚收工的剧组和尝个新鲜的游客喜欢来这条夜宵街。
万盛南街慢慢安静下来,整个横店还在睡觉,今天要出工的群演们该起床了。夜晚与白天交替的这段时间,是群演上工的时间。他们的生活好像与小镇的日常无关,天亮前出工去片场,半夜回来。
早上五六点出工算是晚的,或者说正常。一两点集合上工也是有的,但不那么多。群演几点上工,取决于今天接的这场戏需要多少人。如果是拍大的战争场面,要四五百号群演一同进组,时间就得提前。尤其是古装,群演要挨个化妆换装,赶在开拍前把一切都准备好,进场候着。
凌晨5点的横店,热闹的地方从万盛南街转到横漂广场。
平日里,在这个“古希腊式”的圆形广场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出出“戏”。草坪上的两尊铜牛雕塑边,有人站着即兴念词,不时踢两脚铜牛,不知是发泄还是在练腿脚;那边有人练着武打招式,猛一下吊一吊嗓子;再一转头,一位穿着欧洲宫廷式连衣裙的中年女子正在直播,蕾丝蓬蓬裙,肉色丝袜配高跟鞋,大卷发下是浓烈的口红,面妆上只有口红,没打什么粉底,有星星点点的斑,不过手机滤镜会将这一切美化掉。所有这些人,形形色色的都是群演,混迹过剧组,有的现在还演戏,有的不演了,专心做直播,有的啥也不干混混日子,有的时刻准备着离开横店,有的哪里也不想去。他们都做着一个成名的梦。
每个群演来横店的第一个门槛——演员公会办证大厅,那里的墙上印着三个大字——“横漂梦”,大红色的,看一眼就打了鸡血,烙上了属于横店的信仰。
广场围廊的角落里,地上铺着铺盖,白天有时叠起来,整整齐齐,到了晚上就是栖身之所,租不起房的横漂睡在这里,偶尔还会发生“床位”不够的争抢风波。跟广场一条路之隔有一片别墅,装修好的租金约在一年25万元/幢。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46个推荐 粉丝92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