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疫情期间,雾霾因何而起?

作者:严岩

2020-02-26·阅读时长11分钟

288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95个字,产生3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燃煤依然是污染重头。图为山西某地的燃煤发电厂


尾气排放是背锅侠吗?

钱兴是湖南人,每年春节都一路从北京开车回老家。今年突发新冠疫情,他大年初三就从湖南返京,路过河北的时候下车加油,一停车就闻到了空气中的酸味儿。“我就纳闷了,这一路上车辆可比过去少多了,汽车尾气排放不是说对雾霾影响很大吗?”钱兴的困惑并不鲜见:是不是这么多年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了大气污染源的背锅侠?

特殊时期,到底谁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罪魁祸首?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所所长徐洪磊指出,春节期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车和客车流量较平时分别下降了77%和39%,这是此次雾霾问题中的一个减少的“变量”。

但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另外两大因素——采暖和工业,依然在发挥作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指出,由于大量务工人员回乡,居民采暖需求增长,虽然部分农村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煤改电,但还有1000多万户用煤取暖,一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电厂燃煤排放污染物的15倍以上。今年春节到日前与去年同时段相比,农村地区衡量燃煤量的CO浓度增加了10%以上。另外是工业,贺克斌指出,工厂停工歇业主要集中在加工业和轻工业,而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行业,比如火力发电、钢铁等工厂则依然常年运转,没有停工复工一说。“从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看,初一到十五期间,火力和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较节前下降约10%左右,焦化、石化、玻璃、有色等行业无明显变化趋势。”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研究员王跃思是国家“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报告的执笔人,他对本刊提到了今年“春节”碰上“疫情”两个时间段的特殊性——罕见地替大气污染的研究者做了一个控制变量的试验——“在机动车的数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下,北京及周边地区居然还能达到重度污染的情况。这个控制变量的试验结论是,即便把机动车量减没了,污染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因而要加大其他污染排放的管控”。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推导出,大气污染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就北京地区来说,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一直是北京最重要的污染源。”王跃思强调。

根据生态环境部监测站点数据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城市自春节到正月十五,二氧化氮(NO2)浓度同比下降30%左右。但2月10日和11日,随着复工复产,城市内交通流量又开始明显增加。北京市PM2.5组分监测显示硝酸盐占比大幅上升,而硝酸盐正是抬升PM2.5浓度的主要因子。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雾霾的感知来源于视觉。视野范围内的能见度变低,尤其是高楼的轮廓在烟雾的笼罩下显得模糊不清时,“霾来了”就会成为一个自动的联想。那么,到底什么形成了“霾”?首先,视野范围内能见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颗粒物“作怪”所致。而空气中的多种微小颗粒物以及硫酸、硝酸、含氮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便是“霾”这一大气现象的组成部分。

我们比较熟悉的PM2.5是雾霾的主要成分,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实际上,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还包括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一般情况下,北京市大气中硝酸盐的指标变高,通常就是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王跃思说。

文章作者

严岩

发表文章0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86人

记者/编辑,播客爱好者。偶尔尝试一些不会死人的极限运动,刺激杏仁核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准备复工

学会与疫情相处

20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