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央行变相“降息”?

作者:谢九

2019-09-04·阅读时长4分钟

203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56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8月中旬,央行宣布,“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所谓LPR,是央行近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经过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的存贷款利率的上限都已经打开,银行可以对存贷款利率自主定价,表面上看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但由于央行还保留了存贷款基准利率,所以,各家商业银行虽然看似可以自由定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参照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以贷款利率来看,各家商业银行基本上都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设定一个隐性下限,这就使得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大打折扣。我国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实并非新生事物,面世已经5年多时间,但是市场化的程度明显不足,过去一年多时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但是LPR基本上保持不变,不足之处已是非常明显。

过去几年,我国一直致力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是实际效果总是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银行过于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锚,使得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最近几年,市场利率一直下行,但实体经济感受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正在于此。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美国在内,国际上很多国家纷纷降息,随着全球进入低息环境,中国到底要不要降息就成为一大挑战。在全球主要降息国家中,大多面临通胀指数下行的局面,所以降息对通胀的刺激不大。但中国的情况并不相同,通胀指数一直保持在相对高位,最新公布的7月份CPI数据为2.8%,是过去6年来的第二高位。对中国来说,如果贸然降息,可能会对通货膨胀带来一定压力。

中国对降息还有另外一大顾虑,就是担心降息可能会刺激房价上涨。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直接提出不刺激房地产,这还是历史上的首次。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在当前背景下对房地产做出这样的表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震撼力,明确无误地宣告了房地产就此退出中国经济的中心舞台。房地产价格对于利率变动尤为敏感,降息通常会成为刺激房价上涨的导火索,因此,如果一边公开表示不刺激房地产,一边又采取降息,可能会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但是面对全球低息环境,以及实体经济对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中国也必须在调整利率上做出一定的回应。因此,央行采取了一个更稳妥的办法,试图在不影响通胀,以及不刺激房价的情况下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于是,央行采取了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办法。因为央行认为,在过去的贷款机制下,商业银行以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为锚,导致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如果推行更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的实际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一旦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位,就不必实施降息这样的重大货币调整,以免对通胀和房价等其他因素带来负面影响。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3608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