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珞寂朵
2018-09-17·阅读时长1分钟
闻香知节,想必是最好的诠释了。中秋节时,最期待的不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毕竟,每个月都能看到阴晴圆缺,赶上气象意义上的月全食或超级月亮,总是会趴在窗台多看它两眼。
每逢元宵前夕,当冰箱冷冻柜里多了几盒芝麻汤圆时,仿佛鼻尖已经闻到糯米的清香。
父母亲,都不是手巧之人。除了母亲隔三差五包些水饺、馄饨,父亲最爱在海鲜上翻新花样外,我家的节庆吃食不外乎自购或是送礼而来。
端午节前的一个月,小姑便张罗着买粽叶、猪腿肉和我偏爱的咸蛋黄。从母亲的同学到自家人,送来的粽子几乎能吃到节日当天,虽然品种翻来覆去也就蛋黄肉粽和纯肉粽两种。
若是碰上中秋,月饼的花样是越发得复杂多了。从最早的冰皮、冰激凌馅,到前几年的鲍参翅肚馅,乃至现在各种品牌都推出的流心奶黄馅。虽然我偏爱广式多些,但去年尝试了芝士虾仁馅的苏式,这才发现原来并非只有鲜肉月饼是热气腾腾的,一切皆有可能。
最寡淡的,想必就是腊八了。母亲每次煮都会少上一种,我数着碗里的粥,从儿时纠正到读书,这些年来却是不提了。就怕母亲的那句口头禅“有本事,你煮/烧给我吃”,堵住我贪吃的嘴巴。
我家的过节气氛不是很浓,传统的文化习俗,到了父母这辈就少了些。有时候一不讲究,我便什么都不清楚了。除了,那像极了圆月的月饼。
刚刚提过,我偏爱广式。其实准确地说来,除了苏式外,广式和冰皮我都挺喜欢。说完外皮,再聊内馅。传统的双黄白莲、椰蓉,再到新式的冰激凌、流心奶黄。百吃不厌的,只能是椰蓉。
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杏花楼的椰蓉月饼最是深得我心。像是个不能动摇的信念,自咬下的第一口开始,便不曾放弃过。
这些年来,老字号的盒装月饼渐渐被港式美心或是其他包装精美的品牌所替代。朋友送来的月饼里,除了双黄白莲外,全是些独特的新口味。好在,老牌子依旧在。买盒装的少了,还可以买散装。
椰蓉,对很多人来说,太过甜腻。就像大多数人不喜欢法式甜点里的马卡龙一般,我却疯狂地喜欢着。
店里柜台前,两种馅的存量最少。一个是销量不错的双黄白莲,另一个可能就是鲜少人问津的椰蓉了。
幼时记忆里,中秋节除了赏月便是品尝月饼。再大些,才知道还得吃毛豆、芋艿和鸭子。虽然一知半解,却每次都能在中秋节时的奶奶家看到这些食物。如今,中秋节在我心里,怕只是吃椰蓉月饼的一个契机。
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只是月饼再好吃,也不能贪嘴哟。
发表文章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近期狂爱太阳花的一枚矛盾综合体,喜欢旅行又爱死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