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保存住生命的热量

作者:青

2018-08-22·阅读时长6分钟

325人看过

“对人体而言,极为必需的就是保暖,保持体内生命的热量。”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入夏后,每每遛弯,艾灸小广告频来,在遍地开花的养生馆前经过,艾草香气层叠扑入鼻孔。


唤醒记忆中某些味道。


我喜欢这股子干燥气儿,有一点点太阳味。


异地读书时为了不错过冬日暖阳,我一板一眼效仿有生活经验的人将被子抗下楼去抢着晾晒,即便如此,专门的晒台通常还是处在被占状态,便只好搭在窗棱上,憧憬入睡时那阵和煦。


暖的感觉,似乎能够消解些沿海湿寒,一并消解了乡愁。


三十岁后难免会了解些养生常识,中医所说湿寒怎么来,也略懂一二。


十几二十岁,喜欢潮湿的烟雨江南。对邻水老房子痴迷极了,那些霉点混同着我对青黛色建筑的莫名好感,使我甚至设想过假如就在心仪而遥远的地方终了此生,又会怎样。


对连阴雨的钟情仿若天生,阴沉暗淡中很是能够独享柔软与安静,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文艺、浪漫。


偶然邂逅安妮宝贝《春宴》,我并未读完,但能感觉到她心境的变迁,文中透着不自觉的对年轻和老去的标识,譬如:“年轻活力充沛不知颠覆辛劳。新陈代谢旺盛,伤口在无知觉中自愈,不留创痛。”


又如,“当她感觉自己逐渐老去,如果试图分辨与以往最为本质的区别,无非是看待事物的眼光发生变化。仿佛突然之间眼睛被擦亮。有人这样比喻年龄跨越30岁的心得。以此看见幻象以及妄想的无处不在,看见事物在一种慢慢毁坏的过程之中。”


还有一种自知的清醒:“眼睛被擦亮,人认清自我局限。”


青春都如此,受伤然后自愈。


好像少了一杯惆怅便不完整。


因类似自知局限状态的出现,随年龄增长,渐喜欢在阳光下暴晒,皮肤与毛孔经受紫外线抚怜,兼顾灯火阑珊的咫尺之心,它被照出侧影,于是腐朽的消散掉,潮湿的拎拎干。


七月初最热的某日下午,我找人取东西,公事而已,她来,我拿走东西,说再见,忽然,她拉住我:你的伞呢?


我说:我没拿伞啊。


她十分震惊:外面热死了要,四十多度,你拿我伞走吧,我还有一把。


我说:我好像只有下雨才打伞。


她更加震惊:为什么?


我竟不知如何回答,有些尴尬地告辞。


如今,我早已没有打太阳伞的习惯,即便是极度易黑体质,也丝毫无惧日晒,脸上斑斑点点化作浮云。我当然也还不至于自我放弃,想想,大概是长期室内伏案,人是静态的,久了便丢失防晒技能,也或者是中和作用的结果,譬如数小时待在空调房,猛然出来晒晒,身心都舒服。


运动流汗,排除湿气,身体干爽,心情才轻松松的,不是吗。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对人体而言,极为必需的就是保暖,保持体内生命的热量。我们经受了何等的苦辛呀,不但为了获得食物、衣服、住处,也为了我们的床铺——那些我们夜晚的衣服。我们从鸟的巢穴和胸脯上掠夺羽毛,营造这住所中的住所,就如同鼹鼠在洞穴尽头用草和树叶做成的床铺。可怜的人总是叫苦,说这是一个寒冷的世界;我们把大部分的病症归于寒冷:身体上的,或者人际上的。”


鞭辟入里。


二十岁那个无需阳光也能灿然自得,内心刺儿毛根根直立的时代终归结束了。


慢慢懂得,人不仅身体需要排毒,心灵更需及时补充阳光养分。


人生需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忘掉不喜欢的东西,从此无关也无妨,寻找喜欢的,与其结盟。


敢于哭得痛快,也要敢于笑得妩媚。


最近迷收纳,在多处缝隙填充了尺寸恰当的柜子,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将无用的鞋凳换成大大的藤条箱,将蒙奇的所有玩具、书籍分门别类。收纳的同时,处理了些旧物,心情大好,大概很多东西都带着一时一刻的印记,永远学不会断舍离,不仅令自己陷入一种庸碌、迷茫甚至倒退的状态,还会将那些记忆兼收并蓄,负重前行,无论好坏你都得买单。


还能用而对你来说鸡肋的不如给更需要的人,已经全然无用的直接丢掉,买更合适的东西,买用得更久的物品,把耗费品坚持用到空,会让你感到轻松和快乐。


生活不仅需要仪式感,不仅需要巴洛克,它的本质始终是朴实无华和单向行进。


真正的自己只在当下一刻,永远没有什么合适的框架能够容纳任何人对它的定义,没有哪一种记忆或者哪一样东西可以堂而皇之对其进行捆绑,使其故步,也别奢望什么东西能够替你的自愿停滞背起黑锅。


丢弃和替补都有存在的理由,丢掉,而后收纳的意义才会突显。心的空间也要清理,过往拥塞特别需要断舍离,层层筛选后温柔记忆才有价值,新的美好也有机会驻留下去。


否则,似乎便不能挥除《春宴》某一段落写出的内里沉寂腐朽之感:“卫生间热水充沛滚烫,长时间用喷头冲洗头发、脊背、肩头、腹部、腿和脚。孤单的身体缺乏碰触和爱抚,如同长出森森浮萍的池塘,内里沉寂停滞。我想大概可称之为一种腐朽。”


不如学会纳入细小的美,以此保持生命的热量。


昨与蒙奇外出,搭乘中连连被让座。


邻座一大妈与我聊,她滔滔不绝地诉说,敞开心扉,四五站中,我简短地了解了她截至目前的人生经过:工作中独自带大一双儿女,将孙子带到10岁,不久前做了手术,这次来复查,好坏未知,眼下外孙女11个月,有心而无力再帮带,好在老伴老来性情大变,可以搭把手,生活有些遗憾,但也难得释然。她大概先入为主地以为我独自带娃生活,那恰是周一的上午,于是她一再感叹独立带娃的不易,赞叹兼顾同情,说下次最好带上车子。我基本没得空说话,临下车,她还在感叹,叮嘱我务必小心。


她白发苍苍,我提溜蒙奇不曾回头,感到背后有双眼睛注视着我,笑意温存。她应该在两站后下车,那是她要去的医院,我想会有好的结果,一种预感。


中转只一站,人满为患,无法走近座位,只好在门边儿四下空落地站着,有人拍我,一个戴眼镜的读报男士,他向旁挪了点,好让我靠近一个角落,说这样会比较稳定,不颠着孩子。表情真诚、一眼看去便知家中有娃。


果然,靠在角落里整个人轻松不少。


从卫生间出来,我与迎面一姑娘打照面,路窄,无意地互相打量了下,她,黑衬衣黑牛仔裤,黑色波浪长发,厚粉红唇,冷酷美丽。我,脚上穿着游乐场出来未及时脱去的灰色短袜,素面朝天,一手提杂物塑料袋,一手拉蒙奇,还背着个包,拖拖拉拉?


在门口磨蹭,也多亏了这磨蹭的功夫,她冲过来:这是你的手机?哦,真的。她笑:看了下屏保,像你。我难以掩饰地笑起来,自嘲和感激。末了,她叮嘱:你以后可要注意啊。


幸运。


蒙奇累了便睡,不管在哪,无论何时,这次恰巧熟睡在有着条形软沙发的咖啡店门口,我看书等他,他侧身呼噜,差不多看完三分之一,担心一个姿势睡久了热,给他翻翻,竟然“尿床”了。店员说没事没事,理解理解,我们打扫即可。


还,微笑着。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通过对方的言语进行什么判断,好的或者不够好的,而更有可能,是通过表情。人的表情会率先一步暴露出一个灿若分明的态度、喜恶,直愣愣的,不拐弯抹角,也不声东击西。所以很多人研究微表情也是有道理的。所谓好感与反感,实也不一定只因什么人说过什么话,而恐怕是表情决定了亲疏距离。


遇到过表面说逢迎好话,可表情却冷淡、高高在上、充满鄙夷的人,那份莫名其妙的得意与滑稽感让人发冷。


也遇到过表面说刻薄话,丝毫不顾情面,批判到你想找地缝儿,但表情却坦荡,自然客观,尊敬他人的人,那些看似严厉的话其实是严谨所致,带着不能掩盖的公正,始终是暖色的。你不仅不能拒绝,或许还当感谢。正是逆耳忠言。


这些,无关情商。


人类进化到这一步,有些故作的聪明是可以省去的。


学会辨识与自保谁说不重要,因为说真的,如何保存住生命的热量的确是个问题。


总之,莫让身心太冷。

蓝拓jane skytree漪青与安妮 4人推荐

文章作者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2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