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投稿】在路上

作者:小胖草莓

2018-07-01·阅读时长2分钟

406人看过

佛系的乡村小巴

文 | 灰木兰

突发奇想去了趟贵州兴义,看了几日壮美山河,打算雨停后再去拜访人文景观。

这天下午,天略略放晴。我问了酒店司机,才知道目的地离城里和我所在的景区都很远,不妨包车去。我一个人包车未免奢侈。上次出门时,听当地人说有些区县长途车可以到何应钦故居,于是打算试试。

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大厅,我实在听不懂工作人员说的目的地名称,只好烦请他动笔。只见他在本子上写下“泥凼”二字,告诉我买单程票到这个终点站。票价17块5,拿着一张有点像发票的车票,我走到了停车点,第一次见识表层裹满红泥的乡村小巴,简陋陈旧到吓得我要弃票潜逃。我本能地想上厕所,忙问司机,几点发车,他说不知道,让我抓紧……匆忙从卫生间赶回来时,一车黑红脸庞、带着不少行李的乘客都在等我这个唯一的游人。售票员数了数:人齐了。车就这样敞着门开动起来(离票上打印的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在站门口放下售票员,关上门驶向山路。

按照司机的吩咐,我系上安全带,抬头一看,车内装饰着“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语,顿时感到安全: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至少我还在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沿途风光跟在景区看到的相似,却又不甚相同。景区的大山之间尚有些平整土地能开垦梯田,今天一路都是石头山。从同行人的穿着来看,大家的生活相对景区人民略显艰辛。

原来乡村小巴无所谓车站,谁要下车谁就喊。我自然是坚守到最后的乘客,司机问我要去哪儿,我报了目的地,他竟然很体贴地开过终点,把我送到离故居最近可以停车的地方。此时已是3点20,司机说下午回去的车4点半发车(然而卖票的地方明明说是5点半)。此时已容不得我计较末班车时间。我走马观花地看完故居,在路边一个小妹妹的指引下,提前10分钟到了没有任何牌子的车站,和三十几个人一起等车。来的时候留意了一下,乡村小巴最多能装19人。对面有一个人和我做着同样的点人数动作。

车喇叭大喝一声,我像往日通勤挤地铁般警觉地做好冲刺准备,车门尚未打开,人们却意外地互相礼让。年轻人都闪在一旁,让背着大件行李、拖家带口的老人先上。作为不知道留下来会发生什么的奇葩游客,我还是匆忙上了车,车上居然还有很好的座位留给我。

上车后我就想,后面至少还有一趟回程的车吧?不过也怪不得工作人员,也许他们怕我上不去最后一辆车,抑或他们每个人的时间都不一样。来回的车钱也差了五毛……黄仁宇说中国人不习惯“数目字上管理”……虽然只有不到1小时的参观时间,这一天却让我离当地人格外近,方言也掌握了。车喇叭狂响,迎面站着一个在路中央拦车的老汉,司机责怪了他错误的打开方式,却没埋怨他不带钱,老汉下车后也很自觉地飞奔回家要了车钱,再飞奔过来由车窗递给司机。

转天我去拜访另一处山上的景区,前一天叮叮咣咣的心有余悸让我还是花重金包了辆出租,却少了前一日的惊险刺激。游览时间太充裕,景点反而没看很仔细。还好在一户人家吃到了非常美味的鱼。

玥超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小胖草莓

发表文章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6人

我爱盘串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