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投稿 |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宁成记忆莫成泪 】

作者:SHIZUKA

2018-06-19·阅读时长6分钟

628人看过
坦白说来,阿根廷真心算不上是个勤劳国度,无须多长久地朝夕滞留便也能知晓这方水土"他得驱驰我得闲"的处世哲学。即便如此,阿根廷人对于自家那海河共存、林漠皆有、冰火两重的多样自然环境,优越感也是满满当当的。

在无目的环居阿根廷的须臾数载里,纵使习惯了东西南北的巨大地貌落差给感官带来的冲击,却始终习惯不了随性的阿根廷人对自家山林湖海或冰山雪融偶尔为之的深沉感发。

"不成泪,并非无感触,只是沧海桑田,往事种种,被固封成记忆,不再轻易表露。"这番话,出自埃尔卡拉法特(El Calafate)当地一位导游之口,令他如斯感慨的,正是那座他日日亲见,却始终每见感怀的佩里托莫雷诺冰川(Glaciar Perito Moreno)。

若说江河湖海是地球的眼泪,那冰川的角色则是将地球的过往与时间的经历坚固且不动声色地覆裹起来,稳稳伫立于那一隅,甘心只当回忆。内里的每组氢氧原子,每个气泡,每道裂缝都压缩着丰富至极的岁月内容,但从外看来,却始终波澜不惊。

与其说埃尔卡拉法特是座城,不如说是为守这一方冰川生态而衍生的文明,不带心机,目的明了,所以此城的底蕴与质感有着接近粗暴的简单,从商铺到民宅,承包了此地所有游历者的饮食起居,简单的"非"字城设容不下任何石林高楼与急速交通。虽说埃尔卡拉法特是为此地自然之景而建,但它对冰川的守护,谨慎地保持了相当距离,纵是驱车,也省不下一小时,免得惊扰了那份原生的纯然。
*冰川国家公园*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虽是当地最热门的旅游景点,却并非独成一戏,它的根牢牢扎于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冰川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Los Glaciares)。这座阿根廷第二大国家公园于1937年得名,到1971年方才边界明确、地理成形,后又于1981年被科教文列入世界遗产。

既然名为"冰川国家公园",冰与雪自然便是园中的角儿----占地600,000公顷的公园之中,30%为冰雪覆盖,冰雪覆盖之地,多位于崎岖绵延的山脉之上,而文明所能踏足的陆界与众山脉之间,又横隔了两个呈长条状的湖泊,其一便是阿根廷的最大湖泊----阿根廷湖(Lago Argentino),欲亲近这些鲜少为人踩踏甚至从未被开发的冰原川脉,就只能顺湖行水。

可即便行水,公园对每日出船的次数与每船接纳的游客数,也是有严格要求的----随性的阿根廷人在这些面上,从来都不甚随性,所以在这一隅,人与冰川相处甚好,而人能离船下岸,近距离亲见冰川之地也只有三处。

那日出航,时值南半球盛夏,可这一地区毕竟属温带气候,冰雪终年不消,再者,春末夏季风暴常袭,所以能遇煦日宁海,也是时也运也。常年冰川融水所致,这阿根廷湖的水色呈轻软的乳蓝,带着似冰未化的灰白,越是近山乳色愈浓,却始终无杂。

*川地百态*

能登岸的第一处是托罗湾(Bahía Toro),是个五脏俱全的麻雀小站,却也能让驻客从中略知这片冰川沃土上的生物百态。走下浅湾直入一片安第斯山巴塔哥尼亚树林,鲜闻鸟啼虫鸣。这林似无限深入,然而能容下访者足迹的小径只延续不到百米,所幸两旁高树遮天蔽日,站队的植被种类不胜枚举,土生的樱木、樟木、针叶松与假山毛榉甚为常见。小径最深入之处,绕过的是一棵百年假山毛榉树,树干直径宽达3米,抬头不见尖梢,即便举起相机俯蹲仰拍,镜头也纳不下浓密高耸的枝头。

绕出密林,沿湖边行走数米,止步即见融川冰水临山而下所形成的瀑布。此时并非融冰高峰时期,所以直下的水流填不满葱郁木丛分明围绕的那片裸露白岩面。只看湖边一路碎石成砌,便不难想象在雪坠雨涌的时节,这片此时静寂如空的冰川之地会如何嘶啸。从前不知,断枝残木被冲入湖中,半卧半矗的姿态,竟也能如此出禅,白云苍狗亦无改这隔绝喧嚣的无争。

离湾登船,沿阿根廷湖再入冰川腹地。二度登岸为的是近观悬挂于布莱克山(Black Mountain)间,欲坠不坠的梅奥山(Cerro Mayo)冰盖。此站步行路途一千米有余,踩着凹凸泥石径沿溪而上。说是溪流,融雪高峰期估计就成洪涌了。仲夏1月间的水深虽浅,水速仍湍。水质清澈,水色却是十足的乳白雪色,听似矛盾,可若非亲眼目睹,谁又能想象,冰川融水给予双目的视觉效果,竟会如此和谐,又如此违和,洞天福地中的滚滚仙气兴许便是这番模样吧。
一路深入,填充于冰、岩、水、石之间的,还是安第斯山巴塔哥尼亚的植林。此山涧的绿被较之前的短矮了不少,触感也坚硬了许多,细枝尖叶,就连红红黄黄的花儿大多也只有豌豆大小,而且形状羞敛、质朴硬韧。不知过了几回几转,只见幽径忽宽,拓开成群石旷地,在这碎石旷地之中,唯那股冰泉依旧,延续至百米开外的山脉之下,然后沿山壁而上,在朝向旷地的山峰横面与牛角包形状的冰盖最终连接。

这山脉群并非多挺拔,只是站于山下,视线所及的不过是那片如沸粥溢流出锅侧,形如牛角包的冰盖,而视线之外,那条山脊线后方的苍茫,眼下只能靠想象来感慨。据说有位名为帕德雷·阿戈斯蒂尼( Padre De Agostini )之人,在1931年时从山脊线的另一边,征踏了这座处女峰。可瞧着眼前那似触手可及的"牛角包",粉蓝粉蓝,仿佛因暖日蒸干了水分,一碰即会散碎成粉块,而内里所剩无几的湿濡,全都供给了那条沿横面而下的川水之溪,如斯恬静,全然保留着未受征服的从容。

若以为于此能看到的冰盖只有这么一处,那是因为你欠了一个转身。仅需一次回首望,在这碎石旷地所能见的冰盖,其实前后左右皆有,平允躺于与峰间谷地,从面上的参杂了零星泥尘的雪白到夹心的湛蓝,层次分明,随时间与温度缓缓流泻。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

这趟约莫8小时的冰川国家公园旅程在最后的数小时内方进入高潮。随船恒速驶向莫雷诺港口(Puerto Moreno),沿湖邂逅的浮冰愈渐增多,形块各种刁钻,体积亦愈发庞大,如同戏中高潮即临,情节越发紧凑。

那位埃尔卡拉法特导游的名字,从旅程开始之际,便始终无法被好好记起,兴许与他一路悠然俏皮的解说方式有关。岂料一块尖锥浮冰刚掠过,他的语重心长竟毫无预兆地插入:"不成泪,并非无感触,只是沧海桑田,往事种种,被固封成记忆,不再轻易表露……最真实记录一方历史的,并非什么史书典籍,而是将时间凝固于内的冰川。"话毕,船头所朝方向隐约现了一道荧蓝长垣,硬生生地给了阿根廷湖一个似是而非的尽头。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继南极洲与格林兰冰川之后的第三大淡水储备。川龄甚嫩,介于600至1000岁间,湖面以上的冰之高度60至70米不等。船临其下,有如旧时攻城,眼望巨门厚墙,只能兴叹。冰川的总厚度,外缘部分越200米,往内递增至300或400米,峰值厚度达1000米。整座冰川面积257平方公里,比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莫雷诺港口的国家公园观望道上,纵然能从高低远近不同角度观赏莫雷诺冰川,但视线或镜头所及之处,都不过冰山一角而已。

"莫雷诺冰川是巴塔哥尼亚地区所剩不多的不退反进的冰川之一,由于川源的高山降雪量不减,所以冰川以平均每年2厘米的速度累积挺进。" 在观望道上,导游仔仔细细地报着在他脑中存储了不知多少遍的数据,一脸自豪,"冰川挺进至阿根廷湖面窄处便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将湖分成两半,湖水无法疏流,自会出现水位一侧高于另一侧的情况,高度差可达30米。水压的差异最终使得冰障坍塌,冰块消融。"

莫雷诺冰川最近一次出现倒塌消融是在2008年,至今已有10年,不知下次再如摩西权杖那般,将湖分为两半会是何日何时。沿观望道由上一路走下,从俯瞰到直面都寻不到这片冰之森林的一寸平滑光面,一组组锯齿冰块堆积形成的参差川面延展至肉眼难及的远方群山,磨砂般的乳蓝外冰层覆盖着剔透的荧蓝冰心,似因背负着记录斗转星移的使命而有意低调,不愿招摇。 

虽说只要愿意多付那么一笔不算小的金额,也是可以全副武装在莫雷诺冰川的某个角落走上那么一段,体验冰川行走的滋味,可地球史既然有那么磅礴的一段被庄严包裹于此,一切玩心在崇亘的自然面前都使不出劲,又何故要糟蹋那一点神圣?留着敬畏之意还是好些。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SHIZUKA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人

shizukahayashi.com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