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梅庵散记

作者:点你咁叻叻猪

2018-06-10·阅读时长3分钟

258人看过

文:点你咁叻叻猪


我至梅庵时已经是岁末,天冷的要紧,把自己裹成粽子般才不至于缩成一团,不过就算不是粽子相差也不远了。我虽然是本地人,但梅庵还是第一次去,几经辗转才找到一条冷清的街道,颇有些意兴阑珊之感。几家士多店收拾出一二张桌子,分别扎着几堆人在打牌,门口立着块牌子用斗大的字写着“肇庆特产”,上面吊着几挂裹蒸棕,在寒风中一吹便可怜地晃悠起来。远处,仿佛有几缕青烟升起,眼下却是透着炉子里的烟混在一处了。人间与佛境,实在难以想象建在市中的佛寺会是怎么一般光景。


当年慧能和尚以锡杖掘井种梅于此,时光一去不知几度春秋,佛家向来有三千世界之说,何处世界又有哪个惠能和尚于此时此刻许下宏愿呢?一面是青岗翠柏,一面是工地传来钻机的隆隆声,交织在我耳边,心中正觉得有些好笑。要是老实说来,这次和朋友一起去梅庵之举,也颇有些古人好禅之风,但是不是附庸风雅,则是见仁见智了。冷清的街道一直朝着远比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延伸出去,在它的周围一切建筑如年月催促般疯狂生长着,唯独这里是世界边缘的分割线,在冷翠色的绿荫下,安静地将时间回拨到以前。工人沉默着,把砂轮机轮拿在手中,蹲在地上将不锈钢框锯得火星四溅。刺耳的声音,四溅的火星,沉默的背影,我望着他专注的神情,似在进行一项极为庄严的仪式一般,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进行。


这种庄严不同于你寻常见到的。常听得佛家云众生皆苦,所谓苦自然是有对比的,那么既然众生皆苦,而乐又能在何处呢?慧能和尚从南至北,将佛理寻了个遍,得传衣钵后又从北至南,将禅宗发扬光大,其中艰辛自然是是苦的。但非要说这般折腾之下,芸芸众生便是苦,也太过于片面。所谓苦除去身上的,至少还有心中的,那么这种庄严感大概就是出自对生活的一种敬畏了。工人们就像是千年前诵经于此的和尚,手中砂轮机化作木鱼,在尘世中经历一番,或喜或悲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这样乐就在其中了。


走至尽头,对面又是一条马路,一座小小的佛寺就出现我们眼前。似是无人剪裁过的竹子,越过围墙顽强地生长出来,将佛寺的门檐笼盖住,新下的雨雾还未散尽,沾染了一地的泥泞。坑坑洼洼的长石铺就的台阶积满了雨水,顺着石阶而上有个不大不小的高台,挂着形状质朴的青铜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工艺品。青铜钟后斗大的一个“禅”字,白底黑字倒是剥落了不少,显得有沧桑之感。只是四周为了凸显古风古韵,故意用周杰伦的《青花瓷》来做背景音乐,却有些不伦不类。


青砖飞甍,曾照几度斜阳?十数株瘦骨嶙峋的梅花栽种在一处,我惊疑地望着这十数株梅花,自慧能和尚手植至今,少说也有千八百年,要怎样的营养不良才养成这样。仔细一看每株梅花下都挂着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布施者的名讳和认领的日期,我暗地笑了自己痴,从唐至今纵使是梅树也难活得这么久。不远处,化宝炉里香火正旺,信男信女们乐此不疲地将购买的香烛之类放入其中,然后肃立敛眉,恭敬的竟像参加一场葬礼,目送随着这些香烛的尸骸到达天国,去圆各人心中的梦。我转过头来,看着这些病恹恹的梅花,这些梅花少说有二十年了,不知是否因种在青石板上,半死不活地挣扎着,多半这些认领的施主见到也会大吃一惊。“梅庵无梅,怎能称为梅庵?。”偏偏移植些梅花在佛殿之前,倒是和我们此行目的一样,附庸风雅徒好虚名。


六祖有佛偈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惜世人着相,而俗人尽多。烟火缭绕,天暗云沉,极尽萧索, 一时让人提不起意兴,走进两进的佛殿,最里面供奉着慧能和尚的法像,两旁都是些记录历代重修的碑文,细细地渗出些水珠来。有人不顾刚湿了的蒲团,虔诚之极的跪拜在法像前,口中念念有词诉说着自己的愿祝,慧能和尚端闭目敛眉的端坐其上,在庄严的大殿上仿佛若有所思。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点你咁叻叻猪

发表文章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人

看云飞过哎,好大坨棉花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