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永远永远的贝克街

作者:扶萝邹

2018-05-18·阅读时长8分钟

1611人看过
世界童书地图系列: 1.小王子 拉丁区 2.美好年代的探险者:谢谢你带我们上天入海 3.滑稽木偶的小时候 4.老楼房里的小姑娘 5.列车开往魔法国度 6.长大的勇气

按照福尔摩斯的安排,我们第二天又见了面,并且到上次见面时他所谈到的贝克街221号乙那里看了房子。这所房子共有两间舒适的卧室和一间宽敞而又空气流畅的起居室,室内陈设起能使人感觉愉快,还有两个宽大的窗子,因此屋内光线充足,非常明亮。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些房间都很令人满意。我们分租以后,租金便更合适了。因此我们就当场成交,立刻租了下来。当晚,我就收拾行囊从公寓搬了进去。第二天早晨,福尔摩斯也跟着把几只箱子和旅行起包搬了进来。我们打开行囊,布置陈设,一直忙了一两天。尽可能安排妥善以后,我们就逐渐安定下来,对这个新环境也慢慢地熟悉起来了。

——(英)阿瑟·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


上期介绍《彼得·潘》作者詹姆斯·巴利的时候,提到他的一些挚友,包括一位同样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老乡兼学长——此人只比巴利大一岁,外貌却截然不同,身高约1米9,体重200多斤,留着两撇往上翘的胡子,像一只巨大的海豹。他和巴利一样喜欢打板球,是同一支业余板球队的队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也写作,是一位高产的超级畅销书作家,所以当巴利的滑稽歌剧《简·安妮》遭遇失败的时候,巴利正是央求这位讲义气的好哥们儿帮忙修改的。

卖了这么多关子,现在公布答案:这位神秘人物就是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他的众多粉丝中有我,也有日本某个诡异的、走到哪儿哪儿发生命案的小学生。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与助手华生,令天下罪犯闻风丧胆。

 


伦敦地铁贝克街站



伦敦地铁里的帕丁顿熊



福尔摩斯与华生,虽然已经退休一百多年,但晃悠在伦敦城里,仍然时刻感觉到他们的踪影。

比如在轰隆隆的地铁里。

伦敦地铁有时被称为the tube,也就是管子。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地铁,第一条线路“大都会线”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通车,当天就接待了4万名乘客。如今,伦敦地铁已经扩展到402公里、11条线路、平均日客流量达到惊人的300万以上!

我感觉甭管周中还是周末,从开门到关闭,伦敦地铁永远人潮汹涌,比巴黎更胜一筹。外国游客永远搞不清哪里靠左走、哪里靠右走,很容易无所适从被撞到,难怪那只南美远道而来的熊会在伦敦地铁迷失方向!

那只熊因为在帕丁顿站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帕丁顿熊,而帕丁顿正是当年最古老的“大都会线”上的一个原始站点。请注意,“大都会线”上还有一个原始站点,名字叫做——贝克街。

福尔摩斯和华生合租的公寓位于贝克街221号B,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当年那些忧心忡忡的委托人,有不少是乘坐地铁而来,在贝克街站下车。

我们也一样。下车后第一眼就看到墙壁上那个著名的剪影(由许多小头像拼成的大头像):鹰钩鼻,头戴猎鹿帽,叼一支葫芦烟斗。出地面,迎面碰上一尊雕塑,还是他,只是年纪略大,倒像退休之后的福尔摩斯。

右拐进入贝克街,不用看门牌,前边那幢绿色门面的小房子肯定就是——门前不仅堆满游客,还站着位身材高大的苏格兰场警察呢!

走近一看,果然!绿色门楣上写着“歇洛克·福尔摩斯博物馆”,其实是个纪念品店兼卖票处,里边纪念品之丰富精致会让福迷掏穿钱袋。买了票从“博物馆”出来,左手那扇窄窄的门才真正通往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家——瞧,门上不是清清楚楚写着221B吗?

进门,地毯花纹已模糊,墙纸陈旧,爬上17级台阶,走进19世纪扑朔迷离的故事里。

 


地铁出口的福尔摩斯像,可以看到背景里圆顶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贝克街221号B



一层是书房兼起居室。

比起这里,隔壁纪念品店的物件再精致都未免黯然失色。书房里琳琅满目,每件都像古董,每件都有说法,以极其混乱的方式摆放着:相片,油画,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艺品和摆设,放大镜,卷尺,笔记本,书籍,烧瓶,试管,乔装打扮的小工具,雪茄,波斯拖鞋,各类武器(枪、刀、剑、短鞭)……也有华生的踪迹,怀表,胸章,打开的皮药箱。

左手边是壁炉,壁炉台上立着两盏烛台、两尊大理石小雕像和一座圆钟,壁炉前面对面两张扶手椅,正是福尔摩斯和华生促膝谈心的地方。书房只用蜡烛照明,天鹅绒窗帘很厚,福尔摩斯最喜欢坐在窗帘后的暗处看窗外,猜测贝克街上路人的身份。

起居室左侧的小门通往福尔摩斯的朴素卧室。

二层面向贝克街的是房东哈德森太太的房间,另一间面向屋后小院的则是华生的卧室,桌上摊着日记。你会在这层看到系象牙白花边围裙的“哈德森太太”,她能够回答你的所有问题。

对了,起居室门口有个小小的信托,哈德森太太每天把报纸和信件放上边——直到现在,依然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寄往贝克街221号B的信。起居室里还有本厚厚的文件夹,插满已经打开的信件,比如这一封,是个伦敦的小学生写来的,他告诉福尔摩斯,自己“在地铁上看到了莫利亚蒂教授”……


那个著名的起居室和壁炉



室内各种小物件~~


 

方才从贝克街地铁站出来,见到雕塑后我们直接往右拐了,其实如果驻足往左边看一眼,会看到一个圆圆的建筑,顶着个巨大的、锅盖一般的绿色屋顶——那是全世界第一家杜莎夫人蜡像馆。如今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分店虽然已经开遍全世界,但伦敦这个“总舵”到底还是不同的。

杜莎夫人来自法国,从小练就了制作蜡像的高超本领,法国大革命期间,她不得不应革命者的要求为被处死的贵族制作“死亡面具”,也就是人脸蜡像,后来又开始制作名人。1803年,杜莎夫人来到伦敦,展出了30个蜡像,一下子引起轰动——要知道在那个既没有相机更没有电视的年代,人们哪儿有机会看到那么多“名人”聚居一堂呢?

杜莎夫人就这样在伦敦居住下来,就住在贝克街,还把第一座蜡像馆开在贝克街附近。

几十年后,19世纪70年代,15岁的柯南·道尔受到叔叔、姑姑的邀请,从爱丁堡来到伦敦住了三周,除了到环球剧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外,他最喜欢、感到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杜莎夫人蜡像馆。那时蜡像馆里的“名人”绝大部分是传说中的变态罪犯、杀人狂魔,黯淡的、一眨不眨的玻璃眼珠空洞地盯着人看……

你或许想知道,在各种文学题材中,柯南·道尔为什么选择了侦探小说?

原因很多:比如他很小就开始接触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的作品,经常在家里朗读,把全家人吓得四处逃窜;比如上期提到的两位老友——史蒂文森和巴利——的作品都挺稀奇古怪非正统;比如他的父亲是一位特别喜欢画鬼屋、十字架之类恐怖插画的建筑师;再比如他念的是医学院,经常解剖各种生物,还遇到一位极具个性的乔·贝尔教授,此教授特别善于通过蛛丝马迹猜测病人的身份——第一个福尔摩斯故事刚出版,史蒂文森立刻给柯南·道尔写信:“衷心祝贺你!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冒险故事真是精妙有趣!……嘿嘿,我怎么感觉你写的是乔·贝尔教授呢?”

而杜莎夫人蜡像馆,必然也是原因之一,甚至是柯南·道尔决定让福尔摩斯住在贝克街的原因。童年阴影不可忽视啊!

顺便说一句,贝克街221号B其实还有第三层,陈列着根据福尔摩斯故事场景制作出来的蜡像,比如福尔摩斯大战莫里亚蒂。但这层的蜡像绝对不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作品,因为它们全都非常恐怖,每次看都被吓尿。

 


每一件都是(像)古董……



世界各地福迷来信



柯南·道尔生活的年代,福尔摩斯最活跃的年代,是19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日不落帝国最鼎盛的时代,也就是狄更斯笔下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天气,更因为工业革命后的污染,那时的伦敦是名副其实的“雾都”,弥漫的大雾中活跃着罪犯的身影,无数罪恶正上演……

但是,还有一个瘦长的身影比罪犯更敏捷、更迅速,那就是福尔摩斯!福尔摩斯特别重视实地调查,他经常外出,有时乔装打扮到连华生都认不出的地步,而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伦敦东区的贫民窟。

伦敦东区指的是古罗马人最初所修建的古伦敦城以东、泰晤士河以北的一块地方,“考克尼”则特指东区人的口音和俚语——连东区之外的伦敦人都不见得能听懂“考克尼”。

进入19世纪后,东区成为穷人和移民扎堆的地方、贫民窟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犯罪、毒品、帮派斗争和文化冲突,一派昏天黑地——难怪福尔摩斯经常往东区跑!《歪唇男人》里,华生到东区的鸦片烟馆找人,结果找到福尔摩斯化装成老头子躺在那里;《临终的侦探》里,福尔摩斯又假装在此染上了热带瘟疫。总之,在犯罪界厮混,福尔摩斯对整个东区都很熟悉,还有一支由东区小孩子组成的“贝克街小分队”协助他执行各种跟踪、侦查任务呢。

东区白教堂一带发生过一桩恐怖事件:1888年,短短八周里,有五起命案在白教堂附近的窄巷中发生,先后五个年轻女子被用残忍的手法杀害。人们把凶手叫作“开膛手杰克”。这个杰克到底是谁,至今仍是个没有解开的谜团——好可惜,福尔摩斯怎么没有跟进开膛手杰克的案子呢?

查尔斯·狄更斯可能是对东区描写最多、最好、最深入的文学大师了,不仅在《雾都孤儿》之类的小说里,作为记者,狄更斯也经常深入东区发送第一手写实报道。还有根据萧伯纳剧本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一位语言学教授教一位来自东区、满口考克尼方言的卖花女如何像个有教养的女士一样说话。

现在,胆子够大的你还是可以去伦敦东区看看的,贫民窟虽已消失,但依然房屋密集、窗户窄小、楼道黑暗,穿行在窄窄街巷间,分外想念福尔摩斯和华生。


狄更斯故居,注意左上角的蓝牌子


 


电影《雾都孤儿》



电影《窈窕淑女》



该是时候告别贝克街221号B了。

出门回头望,看到街角的蓝牌子:“221B,歇洛克·福尔摩斯,咨询侦探,1881-1904居住在此”。蓝牌子是英国一景,记录并展示某个地点与某位著名人物或某大事件之间的关联:从丘吉尔到卓别林,从弗兰克林到弗洛伊德,从罗斯福到甘地,从图灵到凡高,从狄更斯到莫扎特……福尔摩斯恐怕是其中唯一一位拥有蓝牌子的虚构人物吧?

然而,真的是虚构人物吗?福尔摩斯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在每一个难于破解的残酷罪行面前我们都会想起他,仿佛他依然手拿放大镜穿行于大雾间,仿佛他依然坐在贝克街起居室的壁炉边、叼着烟斗、闭目冥想,无数碎片在他脑海中高速旋转、渐渐停止,终于拼成一幅完整的真相……


这一切都是非常奇怪的,福尔摩斯从来不爱漫无目的地度什么假期,而他那苍白、憔悴的面容使我看出他的神经已紧张到了极点。福尔摩斯从我的眼神中看出了这种疑问,便把两手手指交叉在一起,胳膊肘支在膝上,作了一番解释。
  “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有个莫里亚蒂教授吧?”他说道。
  “从来没有。”
  “啊,天下真有英才和奇迹啊!”福尔摩斯大声说道,“这个人的势力遍及整个伦敦,可是没有一个人听说过他。这就使他的犯罪记录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我想到象莫里亚蒂教授这样的人还在伦敦街头横行无忌,那我是不能安心的,我是不能静坐在安乐椅中无所事事的。”

——《最后一案》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扶萝邹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4人

来这儿听听声音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